各地高考加分分值也千差萬別。教育部規定,“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過20分”。但各省加分分值波動很大。如重慶今年將加分的最高分值調整為10分,而四川規定,指定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本科第一批錄取院校(含提前批執行本科第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本科院校)加25分,其他院校加50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山區”回族考生享受加分照顧政策的最高分值為30分,其他考生享受照顧政策的最高分值為20分。
針對同一項目的加分分值也相差懸殊。在河北省,“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加分為10分,同一項目在云南省加分為20分。
湖南省體育競賽優勝者經統一測試合格后,省級的可獲加20分,市級的可獲加10分。但遼寧省體育競賽優勝者一律加10分,內蒙古自治區體育競賽優勝者一律加20分。
部分加分項目有的地方取消,有的地方沒取消。2010年云南取消了奧賽等所有學科競賽活動成績的加分政策,但在全國大多數的省(區、市)都沒取消該項加分。一些地區比如青海、陜西等地已經取消了二級運動員加分,但在北京、山西等地仍有該項目,且這些項目可以加分20分。
在各表彰類項目中,福建、貴州、重慶等地“優秀學生”加分,但規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這兩項不加分。在北京、上海、四川、河北、寧夏等地“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同樣能獲得加分,北京獲加分的三好學生有2134人。上海市三好學生加分考生數占總加分人數的60%以上,而安徽等地這三項都沒有加分。
北京市取消了“三模三電”的加分,但是浙江、河南、四川、遼寧等省依然設置此項加分,且獲得加分的人數不少。
近幾年,人們紛紛質疑,“見義勇為加分”制度是否有鼓勵未成年孩子見義勇為之嫌,是否有子承父蔭之嫌,是否有將見義勇為功利化之嫌,是否有損高考公平之嫌。但大多數省份都有此加分規定。值得注意的是,“見義勇為”一項的加分人數在大多數省份都只有一兩人,但在福建有15人,在吉林更有35人之多。
丑聞頻頻被曝光
事實上,近年來,高考加分丑聞頻頻被曝光,大多集中在體育加分、民族成分加分等方面。
湖南省是因體育加分而被揭露問題較多的省份。2006年,中國青年報揭露了湖南上千體育特長生是“水貨”,存在地市體育局亂發二級運動員證書的情況。此后,湖南省對體育加分政策進行一些改革,但中國青年報今年的調查仍發現,今年經統一測試后獲得加分的803名體育競賽優勝者中,有267人屬于武術加分,進一步調查則發現,湖南高考武術加分已經形成了產業鏈,交幾萬元錢參加時間不等的訓練后,獲得加分十拿九穩。
2009年6月,中國青年報還披露了遼寧省鞍山市第一中學二級運動員存在的問題,該校1200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二級運動員有153名,其中很多考號相連。當時據記者調查,這其中,有籃球類二級運動員甚至沒怎么摸過籃球。
“三模三電”(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制作)也被歸入體育類加分項目,其中的問題備受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