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 北京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2024級博士生
3月28日,緬甸遭遇里氏7.9級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緬甸的災情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紛紛伸出援手,通過援助物資、派遣救援隊等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到救災當中。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作為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中國高度關注緬甸地震災情,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根據緬方需要提供援助,幫助緬甸人民渡過難關。習近平主席、李強總理向緬甸領導人致慰問電。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緬甸駐華大使丁貌瑞動情地說,中方的迅速幫助和領導人的親切問候“讓緬甸人民深切感受到中國兄弟的胞波情誼,對此深表感謝,銘記在心”。
地震救援首要在于爭分奪秒,同“死神”賽跑,在“黃金72小時”內拯救盡可能多的生命。距地震僅18小時,29日凌晨7時,中國云南救援隊抵達仰光國際機場,成為抵達緬甸的第一支國際救援隊。救援隊一行37人攜帶生命探測儀等先進裝備,馬不停蹄趕赴受災嚴重的內比都開展救援,并于30日凌晨救出首個幸存者。隨著29日下午和晚上中國救援隊、中國香港救援隊相繼抵達仰光,30日晚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內比都,震后60小時內,中國政府派出4支官方救援力量共計288人抵緬參與救援,生動詮釋“雪中送炭”的理念,中緬同甘共苦的命運共同體精神在此刻進一步具象化。在救援行動中,中國民間力量同樣奮勇爭先。來自浙江、深圳、上海、湖南等地的10多支民間救援隊陸續抵緬開展救援。
在夜以繼日、奮不顧身的專業搜救下,中國救援隊伍在緬甸已經救出9名幸存者。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緬甸,截至4月11日已交付6批救援物資。這些救援物資包括蚊帳、帳篷、毛毯、飲用水、方便食品、急救包等急需物資。中國紅十字會、企業和民眾紛紛捐款捐物,深刻展現了中緬民間樸實友好的感情。緬甸領導人敏昂萊2次慰問中國救援隊伍,對中國表示感謝,表示中國救援隊伍遠道而來提供支持,正是兩國胞波情誼的生動體現。
地震救援及災后重建仍在最吃緊的時候,中國及各國正在竭盡所能地開展援助,很多人卻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并發出疑問:長期自詡“人道主義衛士”的美國在哪里?
地震發生前,美國國際開發署負責救災的人道主義事務局被政府效率部裁撤到只剩下78名工作人員。有報道稱,美國國際開發署在緬甸特派團共15名官員,其中14名本應負責指導救援資金的官員于今年2月被無限期休假。3名臨時從華盛頓、曼谷、馬尼拉飛往緬甸救災的國際開發署工作人員,在緬甸救援時突然收到郵件,得知他們被開除了,簡直像是一場玩笑。地震10天后,美國的專業救災隊伍災難援助響應小組(DART)仍未出現在災區。英國廣播公司批評為“缺乏有意義的響應”。
直至地震過去2天后的3月30日,美國駐緬甸大使館才宣布提供200萬美元的援助,并稱“已經部署救援人員”,這一遲緩且微弱的援助令許多對美國人道主義行動抱有期待的民眾失望。4月3日,美國在“四邊機制”下,與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一道對緬地震救援發表聯合聲明,“承諾”提供“總計超過”200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四邊機制”始于2004年,原本是為應對印度洋海嘯而成立,但是到后來逐漸變味,成為美國糾集盟伴遏制中國的平臺。這么一個草臺班子,能否重拾救災初心,恐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最近幾天,美國更是又跟忙于救災的緬甸人民玩了一把“黑色幽默”。在特朗普的無差別關稅戰中,深陷地震災情的緬甸也被加征了44%的關稅,無異于在災情之上雪上加霜。
紐約大學法學院的智庫“正義安全”沮喪地承認,“美國在緬甸救援早期響應中的缺席”是“道德和戰略上的失敗”。《紐約時報》指責美國政府內耗導致無法援緬,美國這個所謂的“過去對外援助的領導者”,如今反應遲緩。
筆者長期研究和關注美國,個人感覺似乎有必要為美國“辯護”一句:美國消極救援或許不是刻意針對緬甸,而是早已成為常態。君不見2024年席卷佛羅里達、佐治亞州的“海倫娜”颶風和2025年1月肆虐加州洛杉磯的山火,美國當局的救災努力堪稱遲緩。對自己國民尚且如此,對他國民眾的不屑一顧,可能也在意料之中了。
回過頭來看,作為普通的地球人,從緬甸地震中能深刻體會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渺小。面對自然災害,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哪個人能夠獨善其身,無論承認不承認,人類早已是命運與共。在中國對緬甸無私的援助中,我們看到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看到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更看到中國自覺把自身同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大國胸懷和歷史擔當。反觀美國,在人類社會急需團結一致應對種種挑戰的今天,美國反其道而行之,推行“美國優先”,不惜“退群毀約”,拒絕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又在經濟等領域推行“脫鉤斷鏈”、“小院高墻”,揮舞關稅大棒,強化自我封閉,種種言行都同一個大國應有的樣子相去甚遠。
快速有力的中國救援、遲緩無力的美國救援,反映了兩國的巨大差異,更體現了對人類前途命運的不同抉擇。正如緬甸各界評價,中國快速、高效的救援展現了國家實力,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和擔當。美國則亂象百出,只能說,令人失望。也許在未來,這會成為“新常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