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月7日在日本大阪拍攝的世博會中國館外觀。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新華社大阪4月7日電(記者楊光)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將于4月13日開園,記者7日在現場看到,中國館展陳已基本準備就緒。
中國館共設“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個展區。在“天人合一”展區,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大型多媒體動態影像,將中國傳統紋樣藝術融入現代設計,讓古老的美學智慧煥發新生。在“綠水青山”展區,廈門筼筜湖的宜人生態、湖南十八洞村的盎然生機、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生態修復等,向世界講述一個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展示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協調共進的美麗中國。
在中國館二樓,“生生不息”展區充滿科技元素。“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在天宮空間站通過視頻送來祝福;“蛟龍號”體驗艙中“載人深潛英雄”唐嘉陵下潛至7062米拍攝到的珍貴影像清晰可見;八網融合的智慧城市沙盤解鎖城市未來之鑰;AI大模型邀請中國文化中最受歡迎的神話人物用多語種品古論今,寫詩作畫。
這是4月7日在日本大阪拍攝的世博會中國館外景一隅。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介紹說,中國館展陳緊扣“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這一主題,注重沉浸式、交互性和體驗感,展示手段多元,傳統與現代交融,人文情懷濃郁。中國館還將展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從月球帶回的土壤樣品,這將是中國館在本屆世博會上獻給全球觀眾的一份最珍貴展品。
中國館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該館建筑以古代重要文化傳播載體——竹簡為設計靈感,巧妙融合竹子、漢字、書卷等文化符號,訴說中華千年歷史,彰顯非凡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