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1月21日電(記者趙珮然、熊軒昂)從鐵路養路機械技術研究到滇池生態治理,從科技創新發展到城市規劃建設,從“美麗經濟”到“以茶會友”……來自40個國家的國外地方政府代表在中國春城昆明參訪后由衷贊嘆:“這里的高質量發展和自然生態令人驚喜,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鑒!”
11月19日,外賓在云南昆明規劃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熊軒昂 攝
11月18日至19日,2024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在云南昆明舉行。40國的地方政府代表匯聚昆明,走進鐵路大型養路設備車間、斗南鮮花交易市場和滇池寶豐半島濕地等地,感受中國春城的高質量發展脈動。
綠色,是春城昆明的鮮明底色,也是昆明留給許多外賓的第一印象。冬日的滇池畔,暖陽和煦,遠處湖水碧波蕩漾,不時有海鷗飛過。
昆明寶豐半島濕地公園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的室外展示區,匯集了多種云南本土植物、魚類和禽類,是滇池保護與生態修復的縮影,吸引了不少外賓的目光。
“行走在滇池邊,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市市長阿爾喬姆·莫爾恰諾夫說,在他的家鄉也有一片這樣風景秀麗的湖泊。“兩座城市都在生態保護方面做了很多,這也是我們未來可以合作交流的地方。”
滇池水清岸綠的背后,是昆明市多年來推進滇池湖濱生態恢復與建設工程的不懈努力。從濕地公園建設到入滇河道治理,這些系統性的工程讓滇池生態環境逐漸恢復,“高原明珠”實現生態蝶變,成為了中外游客向往的“詩和遠方”。
除了生態治理,昆明的開放也成為外賓們關注的話題。從“山間鈴響馬幫來”到“通江達海連世界”,昆明通向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對外開放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11月19日,外賓在中國鐵建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觀。新華社記者 趙彩琳 攝
外賓走進中國鐵建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入了解中國鐵路裝備制造方面的發展。老撾瑯勃拉邦省委常委、瑯勃拉邦市委書記兼市長旺通·哈沙展對一列列黃色的“龐然大物”充滿了好奇。從清篩機到搗固車、穩定車等機械,旺通·哈沙展一直緊跟著講解員,不斷舉起手機記錄。
“中國在鐵路建造、養護方面的先進技術實實在在惠及了老撾民眾。”旺通·哈沙展說,得益于中老鐵路,今年前十個月,瑯勃拉邦的游客數量已超過150萬人次,比去年全年翻了一倍。
中老鐵路北起昆明,途徑老撾瑯勃拉邦,南至萬象,自2021年底開通以來客貨兩旺,旅客發送量超過4200萬人次,貨物運輸量超4600萬噸,為沿線發展注入新動能。旺通·哈沙展說,希望老中兩國繼續深化技術合作,讓老撾也能在裝備制造業領域奮力實現新發展。
昆明的城市規劃建設同樣讓外賓印象深刻。在云南昆明規劃館內,云南藝術劇院、昆明飯店等標志性建筑以木質模型的形式展出,生動展示了昆明在城市功能規劃上的成功實踐。
“昆明在城市美學上的用心投入令人贊嘆,鮮花與綠地隨處可見,連路燈的設計都獨具匠心。”美國國際姐妹城協會榮譽主席卡羅爾·洛佩茲說,美國也可以從中國的城市建設、社區規劃經驗中學習到很多。
11月19日,外賓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參觀。新華社記者 王賢思 攝
在被譽為“亞洲花都”的斗南鮮花交易市場,“夢幻”“驚喜”“令人驚嘆”成為嘉賓們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高頻詞。作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中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斗南。
下午3時,昆明斗南花拍中心內900個交易席位座無虛席,玫瑰、百合、洋桔梗等40多個品類的鮮切花價格在屏幕上實時滾動。成交的鮮切花不僅會進入中國各個城市,還遠銷泰國、日本、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泰國清萊府清萊市代表團嘉賓納隆薩·登薩坤是云南鮮切花出口泰國的見證者。他第一次到訪昆明時,斗南花拍中心剛剛建立。如今,斗南花拍中心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拍賣市場,他在泰國也能感受到來自云南的芬芳。
“鮮切花是清萊市重要的產業之一,我也想借這次機會與昆明的花商建立聯系,讓昆明的優質花卉品種有機會在我的家鄉綻放。”登薩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