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0月25日電(記者梁希之)首屆生物軍控和生物安全東南亞地區研討會10月23日至25日在深圳舉行,與會代表分享《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履約經驗,交流國家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進展,探討加強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探索加強務實合作途徑,共商加強生物安全之策。
會議由中國和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擔任共同主席,聯合國裁軍事務辦公室提供支持,中山大學承辦。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越南共12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以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秘書處、聯合國亞太裁軍中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裁軍研究所等代表參會。
生物安全是全球性問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與會代表認為,應加強國際和地區層面的交流合作:一是開展平等交流互鑒,推進各自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二是凝聚政治共識,既有效應對生物安全風險,又有力促進生物科技和平利用、造福人類。三是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強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等國際法,整合資源、協調行動。
與會代表認為,可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在地區層面深化生物安全領域協調合作。中國將就此與東盟保持溝通。中國和老撾作為共同主席,對會議討論情況作了總結。與會代表還參觀了廣東改革開放成就展和深圳當地高校和高新技術企業,感受中國發展成就。
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將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戰略,頒布施行生物安全法,出臺生物安全戰略和政策,健全生物安全工作體制機制,國家生物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中國積極引領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圍繞消除生物武器威脅、促進生物科技和平利用、倡導負責任生物科研等提出中國方案。中國并同有關國家和地區不斷加強政策制定、風險評估、應急響應、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交流。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建設已寫入《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列為國際合作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