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華東國際聯運港,一列中歐班列駛出,將經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駛往白俄羅斯。
胡肖飛攝(人民圖片)
10月9日,一列滿載汽車配件、食用油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發出。這趟班列共裝載102個標準集裝箱,經中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目的地是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這是上合示范區今年開行的第863列中歐班列,數量已達去年全年發運總量。
交通興,百業旺。近年來,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積極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標準規則“軟聯通”,全力推動可持續交通發展,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人員交往發揮了重要作用。
持續織密交通網絡
一輛輛貨運汽車穿梭不停,數臺大型龍門吊有條不紊地裝貨、卸貨,鐵路線交錯向遠方延伸,貨運班列正鳴笛啟程……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內,呈現一派物暢其流、貨達四方的火熱景象。
作為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上合示范區依托多式聯運交通樞紐優勢,持續拓寬國際物流大通道,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加強互聯互通的一個生動縮影。
青島海關日前發布數據,截至今年8月,上合示范區共到發中歐班列4002列,發運集裝箱32.8萬箱,運送進出口貨物達276.3萬噸。目前,上合示范區已常態化開行國際班列路線22條,通達23個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54個城市。
“在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面,上合組織成員國間合作成果亮眼。例如:中歐(中亞)班列馳騁亞歐大陸,開行數量屢創歷史新高;途徑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的雙西公路通行順暢;在中吉烏鐵路等新項目建設上達成共識;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公路建設不斷推進等。”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楊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上合組織日益發展壯大、共建“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和地區合作倡議深度對接的背景下,一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取得新進展。2023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提出建設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即塔城—阿亞古茲鐵路。今年6月,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中吉烏鐵路項目三國政府間協定。
楊進指出,在標準規則“軟聯通”方面,上合組織成員國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合力提高進出口貨物通關運輸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日前,一輛滿載醫療用品的TIR(國際公路運輸系統)運輸車輛緩緩駛出中國傳化(上合)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這批貨物經伊爾克什坦口岸出境,沿中吉烏國際道路駛向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全程只需在上合示范區進行一次查驗,此后沿線過境國家免于查驗。據悉,TIR是建立在聯合國公約基礎上的全球性跨境貨運通關系統。TIR車輛“出海”,可以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放行、一車到底”,整個流程無需換裝、轉關,簡便快捷。
釋放更多合作機遇
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一處電商基地,22歲的哈薩克斯坦姑娘艾格麗姆正在進行網絡直播,為跨境商品“帶貨”。這份“超出想象的工作”讓她很有成就感。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艾格麗姆在社交平臺上積累了數萬粉絲,月銷售額突破百萬元。作為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公路、鐵路口岸,霍爾果斯口岸“人貨兩旺”。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跨境而建,兩國公民和第三國公民僅憑護照或出入境通行證就可自由出入,進行商品采購、貿易洽談。
在白俄羅斯明斯克東郊的中白工業園,廠房林立,各國企業云集,生產線24小時忙碌不停。工業園臨近明斯克國際機場、鐵路和M1/E30公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園區建設時期,大量的物資可直接通過中歐班列運送到這里。未來幾年,這里有望建設鐵路場站,中歐班列的貨物可以直抵園區,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穩定跨國供應鏈。
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瓜達爾港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先行先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的終點。過去11年間,瓜達爾港從廢舊碼頭發展成為現代港口。近日,由中國援建的瓜達爾新國際機場舉行竣工儀式。如今,隨著港口業務不斷拓展,瓜達爾港、東灣快速路與新機場組成海陸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為地區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伴隨著交通線路的延伸及互聯互通水平的提升,這樣的互利共贏故事,正在多個上合組織國家寫下新篇章。
“隨著上合組織框架下各領域雙多邊合作走深走實,各國間人員及經貿往來需求越來越大,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符合各國發展利益。這為加強交通‘硬聯通’‘軟聯通’合作提供了動力。”楊進說。
近年來,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投資往來顯著增多。今年前5個月,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雙邊貿易總值達1999.3億美元,同比增長4.6%。
楊進指出,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積極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不僅有利于打破地理障礙,促進物流暢通,破解經貿合作中的一些卡點堵點,還有利于推動上合框架下的合作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推動地區國家在經貿、人文等領域的互聯互通。
中國發揮優勢作用
目前,上合組織成員國區域已延伸至東歐腹地以及中亞、印度洋重要港口,聯通亞歐兩大市場,涵蓋“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成員國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經濟總量約占全球四分之一,構成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和互聯互通空間。未來,上合組織框架下的交通互聯互通合作前景廣闊。
“實現經濟共同發展是上合組織擴展合作的重要方向。”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表示,上合組織致力于打造安全的發展環境、相互連通的基礎設施以及制定共同的標準和規則,必將為地區經濟合作注入新活力。
作為上合組織2024年至2025年輪值主席國,中國建議將2025年確定為“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今年6月,在上合組織成員國交通部長第十一次會議上,中方就推進上合組織交通互聯互通網絡建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完善交通運輸合作機制,不斷深化交通合作;二是加快互聯互通建設,打通以鐵路、公路直達運輸為支撐的亞歐物流新通道;三是深化制度規則對接,促進交通可持續發展。中方表示將加強同上合組織各國在交通發展理念、管理經驗、知識技術等方面的交流互鑒,為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這些主張受到其他成員國的贊賞與支持。
“當前,上合組織成員國都面臨國家發展與經濟振興的重要任務。維護安全穩定,實現共同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楊進指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上合組織重要成員國之一,中國經濟發展活力足、韌性強,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技術、經驗及資金優勢,在規則標準制定方面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是推動合作的“發動機”。
今年2月,華為—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聯合創新中心在哈首都阿斯塔納正式成立。作為中亞地區首家鐵路數字化創新中心,該中心將助力哈薩克斯坦建設高效、安全、個性化和智慧的鐵路系統。
楊進表示,中方建議確定“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提出促進交通可持續發展等主張,有利于推動相關合作邁向更高層次,實現綠色、創新與可持續增長,讓更多民眾共享合作成果。未來,上合組織成員國應在交通互聯互通領域繼續推進“硬聯通”“軟聯通”,為暢通亞歐大陸交通物流通道、促進各國發展共贏注入更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