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2月5日電 題:促進交流互鑒,推動可持續發展——來自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云南分會場)暨第二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許可、邵藝博
12月5日,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云南分會場)暨第二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在云南昆明開幕。與會各方就媒體如何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更好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社會共同邁向現代化等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了交流。
推動文明交流,促進相互理解
媒體是民心相通的傳播者、人文交流的促進者。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媒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促進對話、交流與合作。
云南大象北上南歸,吸引了全球3000多家媒體關注,報道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引發“全球共振”,證明不同文明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情共鳴。
新華社總編輯呂巖松說,媒體作為人文交流的橋梁紐帶,應當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為不同文明平等對話、溝通交往提供平臺,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多極世界里,媒體是變革的推動者和促進團結的力量。”西班牙《金融世界報》社長何塞·梅斯齊達認為,媒體準確報道事實真相和在不同文化間架設橋梁的能力,對于應對全球挑戰和建設一個更加互聯互通、相互理解的世界至關重要。
巴基斯坦互聯新聞社總編輯穆罕默德·阿斯拉姆汗表示,在全球性挑戰面前,媒體的報道應當彌合文化差異,營造跨越文化界限的合作精神,增進相互理解。
今日俄羅斯媒體集團社長德米特里·基謝廖夫認為,倡導文化多元化和開放包容的對話有助于推動世界各國關系和諧發展。各國媒體應當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推動可持續發展,拓展現代化路徑
云南是地球生物多樣性展示的重要窗口,獨特的資源稟賦孕育了無窮的發展活力,向世界展現了云南乃至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生動詮釋了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理念。
今年3月,云南推介了“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邀請更多游客走進云南。相關話題全網閱讀量超過210億次,帶動云南旅游人次突破9.2億,旅游總收入突破1.1萬億元人民幣。
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在致辭中分享了云南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他期待媒體朋友深入到“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中,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給各族人民帶來的巨大影響和深刻變化,給世界發展帶來的機遇。
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在視頻致辭中說,展示可持續發展的生動故事,可以鼓勵個人和社區積極為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培養共同的責任感和集體行動意識。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從理念變為現實,各項合作措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推動共建國家實現共同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劉洪建表示,昆明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一帶一路”建設讓昆明從偏居一隅的“末梢”走向“前沿”,與全球對話、與世界握手。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全球發展與安全,也進一步深化了媒體間的合作。”土庫曼斯坦東方通訊社社長別克杜爾德·阿曼薩雷耶夫認為,建立信息互聯互通的“軟聯通”尤為重要。今年,東方通訊社加入“一帶一路”經濟信息共享網絡,希望借助世界媒體峰會這一平臺,更加深入了解全球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
擁抱新技術,共迎新挑戰
信息革命對世界傳媒業產生深遠影響,媒體智能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云南分會場,全球媒體如何合理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革命發展成果及應對其帶來的風險挑戰是與會代表熱議的話題。
“我們必須繼續發展和應用新技術,媒體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和報道傳播力。”保加利亞通訊社社長基里爾·瓦爾切夫認為,媒體機構應該創新新聞采集和傳播模式,加快推進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老撾巴特寮通訊社副社長西婉賽·西潘卡姆說,新技術催生出新的新聞呈現方式和內容生產方式。媒體記者需要隨著技術演進不斷提升學習應用能力,提高新聞產品質量和抗風險能力。
常啟德呼吁各國媒體努力承擔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責任。他說,媒體作為公眾獲取信息的基石,必須帶頭堅守基于事實的報道。“通過傳播準確、及時的信息,建設一個更公正、更可持續的世界是我們的集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