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向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演講,回顧亞太合作的非凡歷程,總結亞太發展的歷史經驗,回答“亞太合作下一個30年將走向何方”這一新的時代之問,表達中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和新機遇的堅定信心,為攜手應對時代挑戰、譜寫亞太合作新篇章指明方向、注入動力。
亞太經合組織的成立和發展順應和平和發展的時代潮流。30年前,面對冷戰結束后“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亞太地區領導人在美國西雅圖召開首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與會各方一致同意超越集團對抗、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致力于共建一個活力、和諧、繁榮的亞太大家庭。這一重大決定推動亞太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入快車道,助力亞太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心、全球發展穩定之錨和合作高地。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亞太合作走向何方,既需要汲取歷史智慧,也需要秉持初心、把握機遇、乘勢而上。
習近平主席深刻洞察地區發展大勢和時代進步潮流,總結亞太合作的非凡歷程帶來的深刻啟示,強調“開放包容是亞太合作的主旋律”“共同發展是亞太合作的總目標”“求同存異是亞太合作的好做法”。亞太發展靠的是開放包容、取長補短、互通有無,而不是對立對抗、以鄰為壑、“小院高墻”。發展是亞太地區永恒的主題。正是因為始終聚焦發展,不斷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增強發展中成員自主發展能力,亞太地區過去30年人均收入翻了兩番還要多,十億人口成功脫貧,為人類進步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亞太地區經濟體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不同,在亞太地區推進合作不能要求整齊劃一,只能走求同存異的路子。只有堅持求同存異,才能不斷將成員多樣性轉化為合作動力,優勢互補,攜手共進。
當前,亞太地區既迎來發展新機遇,也面臨新的風險與挑戰。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秉持亞太經合組織初心,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推動亞太合作再出發。”和平是發展的重要前提。亞太不能也不應該淪為地緣博弈的角斗場,更不能搞“新冷戰”和陣營對抗。這是亞太各方的共同心聲。亞太繁榮發展的歷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發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搞“脫鉤斷鏈”對誰都沒好處。亞太合作再出發,必須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打造合作共贏的開放型亞太經濟。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亞太各方應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共同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方要攜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強化科技創新對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撐,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
中國是亞太大家庭的一員,中國經濟同亞太經濟相互依存、深度融合。中國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經濟發展具備強勁的內生動力、韌性、潛力。中國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并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新機遇。中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不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4億多中國人民將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世界來說,這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也將為世界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亞太經合組織制定了布特拉加亞愿景,明確提出2040年建成亞太共同體。各方應秉持亞太經合組織初心,牢記歷史賦予的使命,堅持開放包容、共同發展、求同存異,朝著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不斷邁進。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