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始發于四川省成都國際鐵路港的中歐班列迎來常態化運行的第十個年頭。中歐班列(成都)首發司機仲俊斕親歷十年變遷:“中歐班列剛開行的時候,只有我們5個人,現在增加到500多人的團隊。我們的收入是計件的,跑得多拿得多,十年來,我們的收入大幅提高。”
10月22日,首屆國際傳播“絲路獎”獲獎代表采訪團來到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感受青白江區推進落實“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以高水平開放助推高質量發展建設成效。
“開行量持續增加、運輸產品更加多元、線路不斷豐富優化……從中歐班列開行數據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十年的蓬勃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雷庭介紹說。
成都國際鐵路港展廳,中外記者邊聽邊記,了解成都國際鐵路港運行情況。趙橙涔攝
塞爾維亞佩卡特周刊記者布蘭科·祖約維奇在中歐班列路線圖上指出自己國家的站點,告訴記者:“我在中歐班列的鐵路線上看到了我的國家,正因為有了中歐班列,很多中國產品可以運過來,我們國家的產品也可以運出去。”
塞爾維亞佩卡特周刊記者布蘭科·祖約維奇在中歐班列路線圖上指出自己國家的站點。趙橙涔攝
日益完善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鏈接全球,不斷釋放改革創新發展動能,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烏干達新愿景媒體集團多媒體制片人穆巴拉克·穆加貝感慨道:“看到整個世界都互聯在一起,非常好。這不僅是實體的聯系,在‘一帶一路’發展框架下,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民心相通。”
在文瀾智谷中試產業基地,成都市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功能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祥輝說:“‘一張白紙好描’,但是在老工業區如何推進傳統企業創新轉型,需要更多從科技動力入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傳統企業產品迭代和技術更新。”作為成都國際班列的始發地和成都國際鐵路港承載地,成都市青白江區以開放促進產業集聚,狠抓科技成果轉化,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中試產業基地應運而生、發展迅速。
在文瀾智谷中試產業基地,中外記者深入了解科技轉化情況。趙橙涔攝
科技賦能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城廂古城立足千年古城的活化更新,傾力打造元宇宙數字文旅產業園,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雙向賦能。“文旅+消費”“元宇宙+文化”等諸多嘗試正在青白江區展開。
中外記者在元宇宙數字文旅產業園內體驗SoReal“蛟龍”號載人深海模擬體驗器。趙橙涔攝
如今的青白江區,持續強樞紐、暢通道、促貿易、聚產業、優環境。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前駐華首席記者尤萊迪·馬丁內斯告訴記者:“我們在青白江區參訪了文瀾智谷中試產業基地、成都國際鐵路港展廳、亞蓉歐國家(商品)館,在城廂古城內的老工業園區參觀元宇宙數字文旅產業園,幾個地方讓我感覺很棒,青白江區的經濟、科技、文化很出色,幾個領域結合得非常好,讓我印象深刻。”
統籌:李 舫
策劃:史鵬飛
審核:陳振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