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深化地方合作 共享發展成果——來自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地方合作專題論壇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馮歆然、陳旭、高春霄
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地方合作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中外嘉賓圍繞“智能化建設與城市治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城市融合發展”“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達成廣泛共識。
數字互聯互通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智慧城市建設也逐漸成為數字絲綢之路的重要載體。“進行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選項,而是迫切的需要。”阿拉伯城市組織秘書長阿卜杜拉赫曼·阿斯富爾在論壇上發言時說,事實證明,只有通過科技及其應用,產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才能更有效提升,城市才能更有力應對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北京市市長殷勇表示,智能化技術正在廣泛、深刻地改變著城市治理。作為中國首都,北京市堅持以首善標準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不斷落實,深化政務云、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健全完善安全保障機制,智慧城市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助于推進城市融合發展。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書記處書記、萬象市委書記阿努帕·杜納隆說,“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地方合作框架,能夠推動共同發展、深化地方合作,也是共建國家尋求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重要內容。老撾首都萬象就是獲益匪淺的城市之一,在老中鐵路等合作項目助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切實改善了萬象居民的生活條件,有效促進了經貿發展。
肯尼亞郡長理事會主席、基里尼亞加郡郡長安妮·瑪姆畢·萬伊古魯表示,城市是經濟增長與創新的引擎,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平衡和諧的發展軌道。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城市包容性發展作出貢獻,促進經濟合作可持續發展,并向世界敞開合作的大門,希望未來能進一步加強同中國城市間清潔能源、綠色發展等方面的交流。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基礎。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楊萬明介紹,10年來,“一帶一路”友城合作網絡不斷擴展,中國同共建國家友城數量從960對增至1577對,占中外友城總數53.5%,“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外友城合作的重要方向。
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市市長阿爾喬姆· 莫爾恰諾夫說,論壇當日,雅羅斯拉夫爾市與江西省九江市正式簽署友好城市協議,相信這將有力促進兩個城市之間的友好合作和民間交往,為兩國民心相通、友好交往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來自34個國家約340位中外嘉賓出席論壇。論壇期間,各方共同見證簽署友城結好、人文交流、經貿合作等領域的15項合作協議,并發布論壇主席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