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寧德10月14日電 (張榮、周雨、彭昱凱)10月14日,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邀請的國際民間人士代表團來到福建省寧德市參訪,在見證寧德脫貧成果的同時,也感受了新能源帶來的蓬勃發展。
代表團首先來到下岐村,傾聽講解員講述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了解當地漁民從“搬上來、住下來”再到“富起來、靚起來”的全過程。
下岐村位于白馬江畔,是純漁業村。1997年以前,全村700多戶船民祖祖輩輩一直過著海上漂泊的生活,是特殊的貧困群體。自1997年實施“連家船民造福工程”搬遷上岸以來,連家漁民擺脫了從前漂泊困苦的生活,實現了他們的美麗家園夢。
巴布亞新幾內亞乒乓球國家隊隊員羅伊在福建省寧德市下歧村參觀。人民網記者 張榮攝
巴布亞新幾內亞乒乓球國家隊隊員羅伊在老照片墻前駐足觀望,不敢相信這是下岐村之前的樣貌,“我們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漁業生產區域,也有眾多漁民以此為生,但他們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就像這里(下岐村)以前的樣子。看到下岐村漁民的生活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希望我們國家漁民的生活也能越來越好。”
馬耳他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教師馬丁·阿佐帕迪在福建省寧德市下歧村參觀。人民網記者 周雨攝
在觀看完下岐村的脫貧短片后,代表團成員們紛紛鼓掌,為漁民如今的幸福生活感到開心。巴基斯坦全球化智庫研究員明竺說:“我覺得來參觀下岐村真的很有必要。這里風景秀麗,看到這里的人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真的很讓人欣慰。”她補充道,通過這次實地走訪考察,對當地人民生活真真切切的變化有了更深的體會。
馬耳他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教師馬丁·阿佐帕迪表示:“擺脫貧困體現了中國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政府努力讓漁民過上舒適的生活,還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做謀劃。其他國家也應該向中國學習。”
隨后,代表團一行參觀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當地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
馬耳他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的學生父親誒特伯特·斯肯布里參觀福建省寧德市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網記者 周雨攝
看著展館里的新能源電池,來自馬耳他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的學生父親誒特伯特·斯肯布里興奮地和大家討論著新能源汽車運用的新技術。他告訴記者:“我已經從開油車轉為開電車,我很喜歡電車,能耗小、噪音小而且環保低碳。這里運用新技術開發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可以防沖擊,大大提高了電車的安全性能。這家企業還是特斯拉鋰離子動力電池的供應商,中國技術令人驚嘆。”
誒特伯特還提到,馬耳他的比亞迪門店即將推出新車型,他十分期待。“以前我們都買德國大眾、日本尼桑等品牌的車,但隨著中國品牌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我們也越來越關注性價比更高的‘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