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面臨長期饑餓的全球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9.2%。2015年,這個比例是7.9%。此前不久,聯合國糧農組織等五家聯合國專門機構發布報告稱,全球目前約有7.35億饑餓人口,高于2019年的6.13億。
觸目驚心的數字、不斷攀升的趨勢正在提醒人們:全球饑餓問題日漸惡化。
全球饑餓問題為何愈演愈烈?
氣候變化引發糧食減產是一大原因。近年來,全球變暖趨勢加劇,極端氣候災害頻發,氣候相關因素引發的糧食減產或低產問題困擾多國:2023年,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和玉米生產國阿根廷遭遇6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2022年的嚴酷熱浪對糧食出口大國印度的小麥產量造成嚴重打擊,今年的洪澇和高溫又導致印度大米減產;2021年,加拿大菜籽油產量創14年來最低水平。極端氣候災害加劇糧食生產供應不足,獲取糧食的成本和難度上升,更多貧困地區人口面臨食難果腹的困境。
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部分國家持續動蕩以及全球糧食供應鏈受阻等,讓全球饑餓問題雪上加霜。中東、西非等地區的政治動蕩加劇市場波動,許多民眾流離失所,健康勞動人口減少,糧食耕種受到直接影響,普通民眾獲取糧食更加困難,而這些國家依靠自身條件緩解民眾饑餓的方式非常有限。此外,俄烏沖突發生后,美西方對俄實施全方位制裁,部分國家減少糧食出口,對全球糧食供應鏈造成沖擊。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難以順利進入全球糧食供應鏈,加之能源價格上漲直接增加糧食生產運輸成本,讓原有的全球糧食供應鏈更加破碎、愈發脆弱。許多依賴糧食進口的南方國家不堪重負,貧困地區人口只能“望糧興嘆”。
與此同時,全球糧食援助資金正經歷“歷史性”下滑。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統計,2023年,該機構接受資金下滑幅度超過60%,創該機構60年歷史上最大的資金減幅,導致該機構難以滿足全球糧食援助需求。需求增長的同時,募捐資金卻在減少。正如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辛迪·麥凱恩所擔憂的:“饑餓問題不斷加劇,而我們迫切需要用于保護最脆弱群體的資源卻極度匱乏。全人類正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全人類的嚴峻挑戰,需要全人類合力應對。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進程已經過半,人類與“零饑餓”目標的距離卻似乎更加遙遠。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還是修復全球糧食供應鏈,抑或增加全球糧食援助,都亟需全球合作。
當前,國際社會合作緩解饑餓問題的“工具箱”需要發揮更大作用:支持聯合國框架下的糧食援助,加強在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國際多邊組織框架下合作,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涉農規則改革,加強國際多邊或雙邊糧食生產、技術、貿易合作……唯有各國團結合作,人類才能朝實現“零饑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