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9月22日電 題: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加速國際中文教育在阿拉伯國家“升溫”
新華社記者任瑋
“今年8月,智慧宮在沙特阿拉伯開設的第二家中文教育學院吉達學院正式開業,報名情況火爆。”在2023網上絲綢之路大會上,智慧宮國際文化傳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時榮說,中文課已在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受到歡迎。
國際中文教育成為熱頻詞。以阿拉伯國家為例,隨著中阿交往不斷深入,“中文熱”在多個阿拉伯國家和地區持續升溫。據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介紹,22個阿拉伯國家中已有4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或開設中文院系,13個國家建有20所孔子學院、2個獨立孔子課堂。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國家在漢語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和進步。
“埃及國內渴望了解中國的民眾越來越多,他們希望通過學習掌握中文,親身探尋中國文化魅力、感受中國發展成就。”埃及高等教育部副部長謝里夫·優素福·艾哈邁德·薩利赫說,埃及積極開啟中文教育試點項目,在多所大學開設中文專業,如今中文教學已成為埃及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他希望埃中兩國可以在國際中文教育的數字化應用領域有更深一步的合作,比如依托新媒介、新技術在埃及開展“互聯網+中文”教育試點項目等。
近年來,“中文熱”搭上“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快車,一些中國互聯網企業積極參與打造網絡中文課堂、移動智慧教室等,借助互聯網平臺,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融入中文教育創新模式。
“我們建立了面向阿拉伯國家的專用中文學習平臺‘知遠網’,開放適合阿拉伯國家中文學習者的語言學習、中文考試、‘中文+職業技能’等多種課程。”五洲漢風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漢考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佩澤說,他們面向在線中文學習者提供“直播+錄播”“講授+輔導”“學習+娛樂”等多種中文智慧學習方式。
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正在寧夏銀川市舉辦,2023網上絲綢之路大會是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此次大會備受關注的一個議題是“互聯網+中文+教育”,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眾多專家學者深入交流如何加強數字教育領域廣泛合作,讓語言、知識、技能等實現跨學校、跨區域、跨國家傳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