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邱海峰)對于目前一些看空中國、唱衰中國的聲音怎么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20日表示,這種論調過去從來沒有實現過,現在和未來也注定不會實現。
當天,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有關負責人在會上解讀經濟形勢和政策。叢亮介紹,8月份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國內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等困難挑戰,各有關方面系統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切實穩增長、提信心、防風險,持續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隨著政策‘組合拳’效應逐步顯現,8月份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多數指標邊際改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叢亮說,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恢復,進出口降幅收窄,居民消費價格由降轉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企業利潤降幅持續收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小幅回落,制造業PMI持續回升,社會預期有所好轉。
叢亮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確還存在困難挑戰,但看待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貫通歷史、現在和未來,看大勢、看走勢。回顧歷史,即使面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巨大沖擊,中國經濟不僅屹立不倒,而且越來越發展壯大,不斷躍上新的臺階。展望未來,隨著存量政策與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國經濟將回升向好、長期向好。
針對外界對中國物價走勢的關切,叢亮說,今年以來物價在低位運行,需要引起重視,但綜合物價水平、需求恢復、經濟增長、貨幣供應量等因素判斷,中國經濟不存在所謂的通縮,后期也不會出現通縮。
“近年來,在國際高通脹的背景下,有些國家通脹率達到9%以上,我國物價總水平保持相對穩定。”叢亮表示,從8月份數據看,居民消費繼續恢復,供求關系持續改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漲幅略有擴大、同比由降轉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都出現了積極變化。價格指標屬于經濟運行的滯后指標,隨著需求穩步恢復,市場信心逐步增強,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加上低基數效應逐步減弱,我國物價總水平有望繼續回升并逐步回升到年均值水平附近。
人民幣匯率形勢近期廣受關注。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從宏觀經濟運行看,匯率浮動主要是調節實體經濟中的貿易和投資,貿易和投資是多邊的,涉及到多個國家、多種貨幣,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變動可以更全面體現匯率對貿易投資以及國際收支的影響。從匯率制度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幣匯率的全部,還應綜合全面看待,更加關注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變化。
“7月中旬以來,受美元指數走強影響,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有所走貶。但得益于國內經濟穩步回升向好,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穩中有升,對非美元貨幣保持了相對強勢。”鄒瀾說,近期,各項穩經濟政策陸續落地,宏觀經濟運行出現更多積極變化。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回穩向好,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具有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