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暨第七屆太和文明論壇中亞分論壇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舉行。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霄表示,“一帶一路”為中國首倡,重在世界共享,是一條開放包容、均衡普惠、合作共贏之路。中國與中亞山水相連,是分不開的鄰居。建交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秉持相互尊重、睦鄰友好、同舟共濟、互利共贏原則,攜手走過“黃金三十年”。今年5月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為開啟雙方合作的下一個“黃金三十年”擘畫新藍圖。中國將同中亞國家攜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共同建設遠離沖突、永沐和平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表示,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發展為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成果有目共睹。未來,需持續凝聚國際社會廣泛共識,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務實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奧托爾巴耶夫在視頻發言中稱,中亞國家希望加入中國政府提出的諸多關于實現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的倡議,中亞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愿意投身數字技術與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未來十年,中國與中亞國家要將愿景與人才銜接匯聚起來,通力合作,為各自國家與民眾的福祉攜手努力。
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太和智庫高級學者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表示,十年前,在全球面臨地緣政治、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提出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與各參與國共同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貿易投資、技術合作和文化交流平臺。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加強了全球交流,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大幅提升,為促進各國的互聯互通創造了更多機會。“一帶一路”倡議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加入倡議的國家數量也不斷增加。未來,中國要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與合作伙伴形成合力,尤其是要進一步推動“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發展。
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麗努爾堅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會促進人類共同繁榮進步,并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成為現實。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錢峰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相互之間的合作態勢發展喜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中國中亞需制定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長遠規劃,為“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塑造更為有利的環境。雙方應進一步深化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礦產開發、通道建設等方面的務實合作,同時,持續擴大地方政府、智庫、媒體、學術界等方面的多層次、多領域交流,不斷促進民心相通,鞏固傳統友誼,特別是要加深年輕一代對“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解。
哈薩克斯坦世界經濟與政治所主任艾達爾·安列巴耶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有效連接東西方以及南北方市場的橋梁紐帶,有利于提升中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潛力與國際話語權。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加強協調合作,有助于中亞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哈薩克斯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東方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額爾金·拜達羅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十年,新疆在地緣與文化方面與中亞國家非常接近,未來中國在向西開放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新疆在經貿、物流、交通、文化、科教等方面的作用,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新疆與中亞地區的聯系,既有助于拉動各方經濟發展,也能有效防范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的蔓延。(記者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