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9月9日電 題:外交部“駐華使節江蘇行”:聚焦綠色新能源產業,攜手共促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記者馮歆然、陳圣煒
9月4日至8日,來自巴基斯坦、以色列、新西蘭等15個國家的20多位駐華使節和外交官應外交部外事管理司邀請赴江蘇省參觀訪問,考察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感受江蘇高水平開放活力,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蘇實踐。
“綠色發展和新能源是世界的未來”
使節們首先來到位于南通的中天科技集團。起步于光纖通信、于2011年開始布局新能源,中天科技的綠色轉型之路引起了使節們濃厚的興趣。得知這家企業已同德國、波蘭等國開展大型風電項目合作,以色列駐華大使潘綺瑞馬上詢問企業負責人是否有意向去以色列開拓市場。
“綠色發展和新能源是世界的未來。”潘綺瑞表示,看到中國的民營企業勇于承擔跨界風險,主動探索布局新能源,專注綠色發展,自己感到非常激動。
她說,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投入很大,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世界范圍內綠色發展的先驅。
在無錫,使節們參訪完中國南山·無錫車聯網小鎮后,來到貢湖灣濕地公園乘坐無人巴士,沉浸式體驗綠色智慧交通的應用場景。
“非常舒適、安全,在乘車的同時還能欣賞美景。”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領事張安生和記者分享了他的乘坐感受,并表示,全球性的氣候問題困境需要所有國家通力合作共同解決。美國也非常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希望同各國加強對話,加強在生物多樣性、清潔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新西蘭駐華大使毛瑞說,當前,各國正為實現碳中和乃至更高的目標付出努力,中國在其中發揮著引領作用。綠色發展是全世界共同的前進方向,各國應該在技術創新方面開展更多的交流與合作,方能形成合力。
“科技創新對綠色發展至關重要”
能夠漂浮在海上的光伏板、超高功率的至尊N型組件、天合富家智能云服務中心……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各種光伏創新產品讓使節們大開眼界。拍照、提問、交換聯系方式,成為使節們參訪中的必備“三件套”。
“科技創新對綠色發展至關重要。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絕佳范例。”芬蘭駐華使館商務參贊、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中國區負責人田馬可豎起大拇指,為中國企業不斷突破創新的精神點贊。他表示,期待未來芬中兩國能進一步加強在能源傳送、循環經濟、新材料等方面的合作。
創新,不止停留在技術研發層面,真實的應用場景更值得關注。在常州億晶“漁光一體”直溪光伏發電項目現場,上萬塊光伏板排列在一起,景象蔚為壯觀,下方魚塘內投放著魚苗蝦苗,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創新模式,令使節們大為贊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示例,讓我們知道了光伏技術如何能夠得以更好地應用。”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對記者說,巴基斯坦剛剛宣布將在未來五年中大力發展光伏項目,中國將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在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使節們考察智能電網設備生產過程,了解綠電入網技術;在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綠電儲能的新技術和新模式給使節們留下深刻印象……在新能源產業“發電、儲能、輸送、應用”的各個環節,都浸透著科技創新的力量。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并不止步于制造特定的產品,而是在認真思考如何實現全產業鏈‘零碳化’。”在參訪了諸多創新型企業后,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參贊彭捷思深感不虛此行,她表示,中國是世界聞名的制造業大國,如今,隨著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中國正走向真正的智能制造。
“會帶著商務代表團再到江蘇”
從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到有“德企之鄉”美譽的蘇州太倉,江蘇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亦是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沿。此次江蘇行,使節們正是帶著尋找綠色低碳產業合作機遇的重要任務而來。
“新加坡和江蘇之間合作歷史悠久。明年,新中共建的蘇州工業園區將迎來30周年。”新加坡駐華使館一等秘書鄧自豪是江蘇的“老朋友”,他表示,此行讓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江蘇的新能源產業,從中他看到了更多的新中企業合作空間。
使節們來到理想汽車常州基地時,現場氣氛尤為活躍。原來,他們在蘇期間乘坐的新能源汽車就是在這里生產的。聆聽企業負責人講述創業故事和遠景目標,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歐洲頗負盛名。”奧地利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傅詩元表示,此次到訪,讓他對中國企業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我一定會帶著商務代表團再到江蘇,在汽車制造業、高端制造業等方面促成雙方企業開展更多合作,拉緊奧中經濟合作的紐帶。”傅詩元說。
9月7日下午,駐華使節們還在南京參加了江蘇新能源產業交流會,同相關部門負責人展開交流對話,為加強新能源領域務實合作探索新渠道、新路徑。
“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向外國企業敞開開放的大門。”葡萄牙駐上海總領事館經濟商務事務參贊陸葉斯表示,江蘇行這樣的參訪機會十分寶貴,有助于進一步開拓未來的合作空間。
“這是我第二次來江蘇,我相信一定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