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根廷中央銀行發布市場調查報告預測,該國2022年通脹率將高達95%。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其他拉美國家近期公布的通脹率也難言樂觀。
今年以來,在美聯儲連續激進加息、烏克蘭危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拉美主要經濟體本幣匯率下跌,進口成本增加,輸入性通脹日益嚴重。
深陷通脹困擾
拉美經濟體陷入高通脹困境已有一段時間。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顯示,今年6月,拉加地區平均通脹率達到8.4%,約為該地區2005年至2019年平均通脹率的兩倍。報告指出,未來數年內,拉加地區將面臨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加大、就業崗位不足、投資下滑等多重挑戰。
拉美主要經濟體目前都面臨通脹高企的壓力。彭博社稱,9月初,智利的通脹率達到30年來最高值。哥倫比亞的物價上漲速度則攀升至1999年以來最快。據《墨西哥新聞日報》報道,墨西哥8月通脹率躍升至8.7%,為近22年來最高。
據報道,不少拉美地區專家認為,美聯儲貨幣政策激進調整,是拉美地區通脹攀升、資本外流的重要原因。
美媒報道稱,美國8月通脹率高居不下,這增強了市場對美聯儲采取激進加息策略的預期。多家市場機構預測,美聯儲9月加息幅度或將達到100個基點。為應對本幣貶值、減少資本外流、降低債務風險,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國近期紛紛跟隨甚至先于美聯儲加息。為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脹,阿根廷央行今年已進行8輪加息。
外溢效應明顯
“目前,拉美地區深陷美聯儲加息的外溢效應之下。”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萍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拉美地區在2021年曾呈現經濟復蘇態勢,如今美國激進加息,致使拉美經濟復蘇再度受阻。
今年7月,美聯儲宣布加息7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第四次加息。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大學國際金融副教授夏華聲認為,巴西在經濟復蘇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美聯儲鷹派政策將迫使巴西維持高利率,不利于國內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長期以來,美國將拉美地區視為‘后花園’,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保持對拉美的霸權地位。”王萍分析稱,拉美地區貨幣與美元高度掛鉤,美聯儲加息導致拉美多國本幣大幅貶值,推動物價快速上漲,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明顯,貧困問題日益突出。隨著美聯儲加息,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也成為拉美各國難以承受的負擔,政府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此外,拉美石油進口量大,輸入性通脹導致相關企業運營成本劇增。
彭博社報道稱,通脹高企正在侵蝕崛起的中產階級力量,加深拉美地區貧富鴻溝。有證據表明,拉美中低收入家庭所受影響最為嚴重,局部地區出現社會動蕩。
仍有轉圜余地
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顯示,今年拉美與加勒比地區經濟預期增長2.7%,遠低于去年6.5%的增速。
王萍認為,未來拉美地區的經濟穩定需重點關注3個因素:一是美國金融政策走向,這將直接關系拉美國家的貨幣與債務問題;二是俄烏沖突等國際局勢變化;三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將有助于具備資源優勢的拉美國家紓解經濟壓力。
有擔憂聲音指出,20世紀80年代前后,美聯儲超預期加息疊加美國經濟衰退,導致拉美陷入“失去的十年”。如今,似曾相識的通貨膨脹及債務問題,是否可能讓歷史重演?
對此,世界銀行拉美事務副行長卡洛斯·菲利佩·賈拉米洛撰文指出,拉美地區應對外部沖擊的準備遠超40年前。拉美主要經濟體內部結構歷經調整,如今更富有彈性。幾十年來,背靠全球化市場,拉美本土資本市場獲得長足發展,也擁有了更多的風險對沖機制。
據報道,巴西政府今年以來多措并舉,以抑制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包括削減水電和汽油稅收,實施針對窮人的10億美元現金援助計劃等。阿根廷政府也正全力穩定物價,并對進口貿易嚴加管控。
“目前來看,拉美不會進入第二個‘失去的十年’”。王萍說,盡管拉美經濟發展存在不確定因素,但遠未降至上世紀的負增長水平。“如果拉美能夠妥善解決好內部問題,積極改善政治生態環境,并與其他新興市場擴大合作,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其面臨的經濟困局仍有轉圜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