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民議會第二輪投票:馬克龍的中右翼聯盟議席恐難過半
6月19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進入第二輪投票,總統馬克龍帶領的中右翼政黨聯盟有望獲得最多議席,但能否取得過半議席仍是未知數。
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第一輪投票結果顯示,馬克龍領導的中右翼聯盟“在一起”(Ensemble)和梅郎雄領導的泛左翼“生態和社會人民新聯盟”并駕齊驅,因此馬克龍的中右翼聯盟面臨著無法掌握國民議會多數議席的危險。
泛左翼聯盟重視第二輪投票
據報道,在上周日結束的第一輪國民議會選舉中,共有25696476名登記選民選擇棄權,占選民總數的52.49%。這一棄權率打破了法國在2017年第一輪國民議會選舉中創下的紀錄。在歐盟成員國中,只有克羅地亞、立陶宛、波蘭和羅馬尼亞的立法選舉會出現如此低水平的投票率。
報道指出,低投票率對不同陣營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對梅郎雄領導的泛左翼政治聯盟和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黨而言,低投票率更容易造成影響,因為他們的主要支持者是年輕人和工人階級,而這些人群的投票率往往較低;與之相反,支持馬克龍的年齡較大、更加富有、受過良好教育的選民會積極參與各種投票。
在梅郎雄領導的左翼聯盟一方看來,讓上周日放棄投票的選民參與第二輪投票至關重要。本屆國民議會選舉期間,左翼聯盟旗幟鮮明地打出了“梅朗雄是總理”的口號。但根據第一輪投票結果推算,左翼聯盟似乎仍然難以取得其預先期待的絕對多數席位,也難以實現與馬克龍“左右共治”的目標。
馬克龍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曾有力地同時控制了政府和國民議會,這讓他能幾乎不受阻礙地推進自身的政策議程。然而馬克龍在本屆國民議會選舉中并無把握完全掌控國民議會,這可能迫使其領導的中右翼聯盟要與其他右翼勢力結盟來執政,或接受左翼聯盟提出的條件。
法國24電視臺指出,盡管在一些歐盟國家中議會建立共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這并沒能根深蒂固地融入法國的政治文化,并且更有可能導致政治僵局的出現。馬克龍領導的中右翼聯盟在競選活動中都試圖強調這一點,其政治聯盟的全名更是直接寫明了“為了總統多數派在一起”的政治目的。
投票于當地時間19日早上8時開始,預料同日晚上8時有初步結果。法國國民議會有577個議席,馬克龍領導的聯盟必須取得289席(占總議席過半)才可掌控國民議會。
政黨聯盟概況
本屆國民議會選舉主要角逐者基本可分為四個陣營:
馬克龍率領的中右翼聯盟“在一起”(Ensemble),全名為“為了總統多數派在一起”(Ensemble pour la majorite presidentielle),其中包括馬克龍2017年創立的新興政黨“共和國前進”、前總理菲利普的“地平線”(Horizons)、民主運動黨(le Mouvement democrate)等七個政黨。
梅朗雄率領的泛左翼“生態和社會人民新聯盟”(La Nouvelle Union Populaire ecologique et Sociale,NUPES),這是一個由梅朗雄的“不屈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聯合起來的左翼廣泛聯盟,涵蓋了左翼第一大黨社會黨、共產黨和綠黨等六個政黨。
此外,相對有競爭力的陣營還包括老牌政黨共和黨代表的傳統右翼保守派,以及極右翼領導人勒龐率領的“國民聯盟”(Le Rassemblement national)。
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又稱立法選舉,執政黨能否在國民議會中占據絕對多數席位,將影響法國新總理人選任命及政府的組成,也影響執政黨今后施政的走向和效率。
在法國577個選區中,每個選區產生1名國民議會議員,由本選區選民直接投票選出,任期5年。首輪投票中,候選人獲得半數以上選票即可當選;沒有獲得半數選票但獲得超過本選區12.5%登記選民支持的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得票最高者當選。此前,在12日舉行的首輪選舉已決出5個議席。(作者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