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由0.75%-1.00%上調75個基點至1.50%-1.75%。75個基點為美聯儲1994年11月以來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反映當前美國的通脹形勢嚴峻,不得不采取強烈手段。
美國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6%,超過市場預期的8.3%,創1981年12月以來新高。核心CPI同比上漲6%,高于市場預期的5.9%。環比CPI上漲1%,核心CPI上漲0.6%,均超市場預期。可以判定美國當前的加息于事無補,解決不了當前的通貨膨脹問題。
一、美國的通貨膨脹是產業鏈長期遷移的結果
美國當前的通貨膨脹是全球產業鏈長期遷移的結果、積重難返。1970-80年代美國也遭遇過嚴重的通脹乃至滯脹問題。這個問題在1980年代之后得到有效的緩解。對此美國當時的加息政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本原因還在于中國及東亞國家日益深入地融入全球化當中,為全世界,也包括美國,提供了大量廉價優質的商品,有效地幫助美國抑制了通貨膨脹,保障美國人民的生活。這一點,美國人心知肚明,比如說格林斯潘對此就早有認識。可以認為,美國的經濟是構建于全球產業協作發展的基礎之上,脫離了全球產業鏈,美國的生產能力其實并不足于保障當前的發展程度及生活水平。
事物總是充滿矛盾的。中國及東亞在向全世界大量提供廉價優質商品的同時,也吸引了發達國家的大規模的投資,提升了自己的生產力,而發達國家的產業鏈則基于市場規律不斷遷移,到東亞國家進行重構。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的資本大獲其利,但是國內的就業則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從1970年代到特朗普當選,40年間美國中下階層的收入水平幾乎毫無提高,而生活費用則不斷提升,貧富懸殊持續擴大,這是美國社會無法長期承受的。
二、美國發動貿易戰不明智
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并于2018年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從國家利益上說,美國不能接受中國的強大。從華爾街資本來說,不愿接受中國資本的壯大及產業的升級。從普通民眾的意愿來說,不能接受就業機會的流失。美國的民粹主義不斷強化,對中國的敵視情緒提升,中美之間有同時陷于“修昔底德陷阱”和“薩繆爾森陷阱”的危險。
但是,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又是不明智的。2018年中國在經貿領域的整體實力要比美國更加強大。2010年中國工業總值超過美國,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規模超過美國,2014年中國GDP按購買力平價法超過美國。到2018年的時候,中國的制造業總規模實際上已經大致相當于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國之和。而且中國已經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遠超美國的30多個。同時中國對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可能性已經早有準備,構筑了一系列的外圍屏障,如“一帶一路”“金磚四國”“亞投行”等等。中國不但在產業鏈的中端地位穩固,并且在產業鏈的高端已經取得了局部的領先優勢。相對而言,美國的技術領先在中美經貿博弈的全局當中只是局部優勢,而中國才是整體優勢。
進一步說,當前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系非常緊密,中國商品對美國經濟的穩定與平衡非常重要。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相當于挖自己的墻角。果然,貿易戰持續4年,中美各有損失,但是美國損失更大。
三、美國的通貨膨脹是多重錯誤共同作用的結果
2019年底以來,新冠疫情爆發,多國經濟受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到嚴重干擾,美國的商品供應也遭遇到了嚴重困難。同時,美國大規模貨幣放水,在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也加劇了供求關系的不平衡。
2021年4月以來,美國通脹率也開始迅速提高。2021年CPI同比數據為:4月4.2%,5月5%,6月5.4%,7月5.4%,8月5.3%,9月5.4%,10月6.2%,11月6.8%,12月7%。對此,美國當局并未加以重視,鮑威爾和耶倫都稱之為暫時性的現象,但在隨后通脹不斷惡化。2022年每月CPI同比增長為:1月7.5%,2月7.9%,3月8.5%,4月8.3%,5月8.6%。2022年2月烏克蘭沖突爆發,全球能源和糧食供應受到嚴重干擾,美國也大受影響,5月能源價格同比上漲了34.6%,為2005年9月以來最高。其中燃油上漲了106%、汽油上漲了49%、天然氣上漲了30.2%。作為最大產糧國,美國國內食品價格同比漲了10.1%。而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卻在不斷加劇。5月24日,美國又發動14個國家啟動了印太經濟框架,試圖重構印太產業鏈,替代中國的供給,繼續推進與中國進行脫鉤。但是可以斷定,生產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長,產業鏈也非短期內可以遷移。美國圍堵中國,及干擾全球經濟秩序的一系列做法,正是以傷害自己為代價損害他人,他人未必受到打擊,而自己已經受害在先。
四、加息解決不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
加息從來都是雙刃劍。加息解決不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反而可能進一步加劇美國已有的困難。
當前美國的經濟形勢與1980年代迥乎不同。當時美國的外部環境總體上在改善,國內生產有序,加息具有較為通暢的發揮效用的路徑。但是現在這些都不具備。美國當前的根本問題在產業的空心化,及產業鏈供應鏈的混亂和低效。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一季度非農生產率以7.5%的年化率暴跌,這是自194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抽掉了自身的經濟基礎,損害了全球經濟的協作。美國的貨幣放水又干擾了國內的就業市場及生產秩序。所有這些都不是加息所能夠解決的。3月美國加息25個基點,這是自美國把利率打至零利率后的首次加息。4月份,美國的通脹率下降了0.2%,從8.5%變成了8.3%。但是5月通脹率再次反彈到更高的8.6%。已經證明加息對于抑制通脹的作用不會很大。
相反,加息將會進一步干擾全球資本流動,損害其他國家的生產和對美國的供給。同時也增加國內生產成本,進一步強化美國國內產業脫實向虛的趨向。股市現在是美國經濟的重心。加息可能會抑制美國股市的上漲,有刺破股市的危險。目前標普500指數與納指均深陷熊市區域,道指較1月5日的盤中高點下跌了19%,瀕臨熊市邊緣。但是如果美國股市在加息之后依然持續上漲,又會阻礙美國的產業結構進行根本性的調整。
當前,不僅是美國存在通貨膨脹,另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同樣存在。例如歐洲當前的通貨膨脹與美國不相上下,5月達到8.1%。英國的CPI 4月同比也達到了9%。而歐洲的通貨膨脹,在相當大程度上是美國國內矛盾的外溢及在全球不斷挑起各種矛盾所致。為了解決全球通脹問題,當前最需要做的是聯合全球國家緊密協作,發動一次全球性的供給側改革,落實到真實的生產上。而這就需要美國在內外政策上易弦更張,改變自己過去的一系列錯誤做法。例如,美國自己核算,只要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全部關稅,就可能讓美國的通脹率回落1.3個百分點。
實踐證明,在全球緊密協作的時代,壓制別國的發展,無助于美國的繁榮,只會傷害自身。如果美國繼續堅持之前的錯誤做法,全球局勢將會日漸不安,美國的通貨膨脹也只會愈演愈烈。加息畢竟只是個貨幣手段,在面對實際生產問題之時,終究無濟于事。
(作者:彭波,商務部貿研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