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市場“水深火熱” 美西方早已埋下禍根
近期,關于全球糧食危機的擔憂越來越多,聯合國也警告說世界可能面臨二戰后最嚴重的糧食供應短缺。
一些國家為穩定國內市場紛紛出臺糧食出口禁令,印度尼西亞宣布暫停出口棕櫚油產品,印度對小麥出口實施臨時禁令……
西方則對俄羅斯發動輿論攻勢,頻頻指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分析人士認為,追根溯源,國際糧價飆升等問題與美西方的不當政策和做法有關,西方難辭其咎。在新冠疫情、極端天氣、俄烏沖突、西方制裁等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全球糧食市場“水深火熱”。
6月1日起
印度開始限制食糖出口
馬來西亞禁止出口雞肉
印度政府6月1日宣布,為保障國內食糖供應和價格穩定,即日起對本國食糖(包括原糖、精制糖和白糖)實施出口總量限制,2021-2022榨季(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出口總量將限制在1000萬噸。
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印度4月消費物價指數升至7.79%,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在柴油、化肥等價格上漲推動下,印度國內食糖價格呈上漲趨勢。
印度是世界主要食糖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度糖廠協會預計,本榨季印度糖產量將達3500萬噸,國內消費量約2700萬噸,加上上季庫存,將有1600萬噸的剩余。有分析稱,印度實施食糖出口總量限制很大程度上是為應對國際糖價上漲而采取的預防性措施。
為保障國內市場供應,馬來西亞政府1日起禁止出口雞肉,這一舉措讓鄰國新加坡措手不及。
馬來西亞總理伊斯邁爾·薩布里上周宣布6月1日開始執行這項出口禁令,直至國內物價和生產趨于平穩。此前,馬來西亞月均出口360萬只整雞。
這一禁令對喜愛海南雞飯的新加坡人影響最大。據美聯社報道,新加坡大約三分之一進口禽類來自馬來西亞,且大多進口活雞,再到國內宰殺和冰鮮處理。禁令生效前,新加坡人紛紛搶購新鮮雞肉。一些生鮮市場和超市的禽類產品已經售罄。
尋求自保
多國收緊糧食出口
斯里蘭卡允許農民用化肥增產
據統計,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20多個國家已出臺糧食出口限制措施,各國還積極尋找替代資源以求“自?!?。一些嚴重依賴俄烏糧食進口的欠發達國家,主要是非洲、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國家,不僅被迫承受高企的糧價,甚至面臨“斷糧”風險。
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麥進口國之一,其小麥進口約80%來自俄烏兩國。當地一袋40公斤面粉的價格由今年2月的430埃鎊(約合23美元)漲至4月的560埃鎊(約合30美元)。黎巴嫩80%的小麥依靠從烏克蘭進口,當前由于烏小麥供應停止,黎國內已出現糧食短缺,急需采購糧食以補充庫存。
一些國際援助和慈善組織表示,受俄烏沖突、干旱、洪水等因素影響,西非地區正面臨十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目前有超過2700萬人面臨饑荒,這一數字到6月份可能再增加1100萬。世界糧食計劃署也發出警告,2022年將是災難性的饑餓之年,38個國家約4400萬人在饑荒邊緣徘徊。
斯里蘭卡農業部長馬欣達·阿馬拉維拉5月31日宣布,由于水稻、蔬菜減產,政府已告知農民如有必要可恢復使用化肥,盡可能增加農作物產量以確保糧食安全。
斯里蘭卡原本希望成為全球首個完全依靠有機農業的國家??偨y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提出發展有機農業倡議,去年5月禁止化肥進口。然而,不少農民在肥料不足的情況下開始放棄耕作農田,政府不得不扭轉政策。
拉賈帕克薩本周早些時候指示官員允許農民在化肥和有機肥中作出選擇,并且以補貼價格提供肥料。
外交磋商
俄外長下周訪土
討論烏谷物出口通道事宜
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5月31日說,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定于6月8日到訪土耳其,屆時雙方將磋商為烏克蘭谷物出口開放海上安全通道事宜。
恰武什奧盧發布上述消息前一天,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告訴土耳其總統雷杰普·塔伊普·埃爾多安,俄羅斯已經做好準備與土耳其合作,以促進海上貨物運輸暢通,“這也適用于從烏克蘭港口出口的谷物”。
西方國家指認俄羅斯封鎖烏克蘭港口,遭俄方否認。俄方指認烏克蘭在敖德薩附近水域布下水雷,阻礙貨船安全通行。敖德薩是烏克蘭最大深水港,過去烏方的出口谷物絕大部分經此港出口。烏方一直擔心俄軍控制這座港口。拉夫羅夫5月31日說,如果烏方同意清除水雷,俄海軍將確保烏克蘭谷物運輸船順利進入地中海并抵達終點。
保加利亞總理基里爾·佩特科夫5月31日說,如果土俄就開放海上安全通道的磋商沒有取得成果,歐洲聯盟考慮讓烏克蘭出口谷物改道,經由保加利亞的瓦爾納港、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港出口。
佩特科夫說,瓦爾納港和康斯坦察港距離敖德薩最近,盡管改用這兩個港口“比其他選項更昂貴,但卻是一個更確定的選項”。
糧價飆升
美西方難辭其咎
近兩年多來,在新冠疫情蔓延、世界經濟衰退、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等背景下,全球糧食市場持續震蕩至今,國際糧價至2021年底升至近十年來新高。國際糧價飆升與美西方在宏觀經濟、能源政策方面的失誤以及不負責任的做法有直接關系。
首先,美國在疫情暴發后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開啟“超級放水”模式,祭出零利率加無限量化寬松,導致全球通脹飆升,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第二,去年以來,隨著全球疫苗接種速度加快、社會經濟活動增加,能源需求快速恢復,而西方國家因致力于能源轉型對傳統能源投資不足,導致全球范圍內能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價格輪番暴漲。能源漲價導致農業生產以及以能源為原材料的化肥等農資成本上升,威脅全球糧食產量,推高全球糧食價格。
第三,美西方國家近年來憑借相對充足的糧食儲備,通過“燒糧”大量制造生物燃料。在全球糧食供應鏈本就吃緊的背景下,此舉抬升了全球糧食價格,增加糧食進口國進口成本。
第四,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對俄無底線單邊制裁造成的影響擴散至全球農業生產和貿易網絡,進一步加劇了農業生產貿易中的物流不暢、保護主義等問題,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面臨“斷糧”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甩鍋”俄羅斯只是美西方國家掩蓋其政策失誤和唯利是圖本質的慣用伎倆。早在俄烏沖突爆發前,美西方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就已經為全球糧食危機埋下禍根。
俄烏是全球重要“糧倉”,俄烏沖突令全球糧食市場雪上加霜。烏克蘭面臨糧食減產和出口受阻雙重困境。一方面,戰火蔓延至烏農村地區,農業人口和耕地面積減少,糧食產量預計大幅縮減。另一方面,由于黑海附近沖突持續,烏克蘭海上運輸受阻。
與烏克蘭相比,俄羅斯糧食生產和出口受直接影響較小。但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多輪制裁,造成俄商家在獲取外匯收入、海運物流等方面困難重重,俄農產品出口面臨一定困難。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