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朔爾茨“討氣”之旅收獲幾何
5月22日至2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非洲三國,意在俄烏沖突、能源、反恐等議題上加強與非洲的合作。在分析人士看來,非洲國家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其能源開發也受客觀因素限制,朔爾茨此次訪問想要實現“一石三鳥”恐將很難。
朔爾茨此次出訪是其上任以來首次訪問非洲。在第一站塞內加爾,朔爾茨與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舉行會談,并參觀了當地一座太陽能發電廠。朔爾茨在記者會上說,德國已經開始與塞內加爾就天然氣開采和液化天然氣供應展開談判。薩勒則表示,塞內加爾準備向歐洲市場供應液化天然氣。
離開塞內加爾后,朔爾茨前往尼日爾,訪問了駐扎在當地的德國“瞪羚”特種部隊基地,并與尼日爾總統巴祖姆舉行會談。朔爾茨表示,德國特種部隊將繼續駐扎在尼日爾,與當地伙伴合作消滅恐怖主義。巴祖姆則表示,尼日爾將克服困難確保國家安全。
南非是朔爾茨此行最后一站。在與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會談時,朔爾茨呼吁德國增加在南非的投資。拉馬福薩則表示,他與朔爾茨討論了俄烏沖突,認為這一沖突需要通過對話實現和平解決。
不少媒體稱,朔爾茨此次訪問非洲是一次“討氣”之旅,即德國希望從非洲獲取更多天然氣。不過從朔爾茨與到訪國討論的議題來看,朔爾茨此行或是想“一石三鳥”。
朔爾茨的第一個目標自然是獲取天然氣。為了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把視線轉向了非洲。塞內加爾擁有數十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其與毛里塔尼亞邊境附近海域發現了儲量約4.2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尼日爾則是跨撒哈拉天然氣管道的過境國。南非也在加快其海上天然氣田開發。
朔爾茨的第二個目的是拉攏非洲在俄烏沖突問題上選邊站。塞內加爾目前是非盟輪值主席國,南非也是非洲大國之一,德國已經邀請兩國參加今年6月在德國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不過塞內加爾總統薩勒在朔爾茨到訪時說,關于俄烏沖突,多數非洲國家不想選邊站。
朔爾茨的第三個目的是反恐。薩赫勒地區的反恐形勢近年來日益嚴峻,但介入這一地區反恐最積極的歐洲國家法國近日已經撤出馬里。而德國自2018年以來便一直在當地培訓尼日爾特種部隊,朔爾茨或許想借此行加強德國在非洲反恐中的影響力。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非洲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立場和利益。這意味著非洲在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合作時,會堅持平等和互相尊重等原則。朔爾茨若是想要強迫非洲國家接受西方的立場,恐怕只會碰壁。
而能源開發和反恐的問題,每一個都不是短期能夠見效的。包括塞內加爾在內的非洲國家雖然擁有大量油氣資源,但要完全開發并輸往歐洲,還需要加大投資、建設管道等。非洲的自然環境和時而動蕩的局勢,也給油氣開發增加了變數。薩勒赫地區的反恐更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朔爾茨的三天訪非之旅恐怕“遠水解不了近渴”,也難以從實質上增強德國在非洲的存在感。
畢振山
畢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