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炒作“核威脅”戲碼可休矣(觀象臺)
□ 嚴 瑜
近日,美國核力量重要負責人、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查爾斯·理查德在國會發出所謂“警告”,極力渲染俄羅斯和中國對美國的“核威脅”,并嚇唬國會議員稱,美國現在正面臨“核威懾力危機”。一番聳人聽聞的論調,實質依然是美國駕輕就熟的“賊喊捉賊”戲碼。
作為美國核武器委員會成員,查爾斯·理查德近期炒作“核威脅”已不是第一次了。4月,在美國國會閉門聽證會上,他就曾表示,中國戰略核武庫的“驚人擴張”對美國而言是快速升級的風險。3月,他還稱自己“非常擔心”中俄兩國可能在核武器上開展合作。
查爾斯·理查德等美國官員炒作“核威脅”的真實用意,無非是企圖在美國國會的預算爭奪中多分一杯羹,最終目的是維持和強化美國的核力量。從結果來看,他們的確得償所愿。根據拜登政府近期提交的2023財年國防預算草案,美國核武庫維護和升級預算達到344億美元,遠高于2022財年的277億美元。其中,63億美元用于建設“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50億美元打造B—21轟炸機,36億美元建設新一代“哨兵”洲際彈道導彈,10億美元用于研發新型遠程防區外空射核巡航導彈,48億美元用于升級核指揮控制系統等??梢钥闯觯莸钦阎謱γ馈叭灰惑w”核打擊力量的各個支柱進行全面升級。打著受到“核威脅”的幌子,美國似乎為自己任性的“核自由”和“核霸權”找到了正當性。
事實上,與其說美國受到“核威脅”,不如說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核威脅來源。即便坐擁全球最龐大的核武器庫,美國還不滿足,仍要投入上萬億美元升級“三位一體”核力量,發展低當量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不僅如此,美國先后退出《反導條約》《中導條約》等軍控法律文書,拒絕批準《全面核禁試條約》,持續推進部署全球反導系統,謀求在歐洲和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并通過向澳大利亞出售核潛艇、強化“核保護傘”等方式推動構建極具冷戰色彩的“小圈子”。不久前,美國還就核態勢審議釋放出消極信號,拒不放棄基于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威懾政策。中俄兩國被美國用作“擋箭牌”。實際上,美國才是將全球拉入“核陰霾”之中的罪魁禍首。
一直以來,中國始終堅定奉行自衛防御的核戰略,將核力量規模維持在國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中國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這一政策清晰而明確。美國三番五次炒作“核威脅”,上演“嫁禍于人”的把戲,大搞軍備競賽的小動作,最終只會落個自討無趣的下場。今年初,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共同發表了《關于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表達了避免軍事對抗、防止軍備競賽的共同意愿。美國應當切實承擔起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繼續以可核查、不可逆和有法律約束力的方式,進一步大幅、實質削減核武庫,為減少核威脅、促進核裁軍履行應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