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的主旨演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議以“六個堅持”為核心要義,即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等。全球安全倡議為彌補人類和平赤字貢獻了中國智慧,為應對國際安全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
全球安全倡議提出的現實必要性有哪些?該倡議體現了一種怎樣的安全觀?中國為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作出了哪些貢獻?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尤其是主要大國應如何維護全球安全穩定?圍繞上述問題,本報記者對話三位國際問題專家,進行分析解讀。
全球安全倡議有哪些現實必要性?
當前,人類還未走出疫情陰霾,俄烏沖突硝煙又起,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層出不窮,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肯尼亞國際問題專家卡文斯·阿德希爾近日在當地主流媒體《民族報》刊文指出,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回應了國際社會防止沖突、避免戰爭的迫切需求。
任琳: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是為了從根本上克服四大赤字。
一是和平赤字。當前世界安全環境令人擔憂。俄烏沖突爆發,再次折射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給世界和平帶來的巨大沖擊。其他地區局部戰火蔓延、恐怖主義等也在加劇和平赤字。
二是發展赤字。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國際安全形勢動蕩加劇發展赤字,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貧困問題更加嚴重,內部經濟矛盾突出,給全球和平發展帶來挑戰。
三是治理赤字。當前,各類安全威脅日益增多,全球治理需求上升。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難民危機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治理問題仍舊突出,局部戰爭和地區沖突又讓傳統安全領域的治理問題回歸人們視野。然而,全球治理供給卻在下降。某些大國熱衷于護持自身霸權,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能力和意愿都不足,國際社會中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思潮抬頭。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舉步維艱。
四是信任赤字。當前,在地緣政治、經濟、全球治理等領域,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嚴重侵蝕國際社會互信合作的基礎。
劉卿:當前,人類面臨著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從傳統安全領域來看,近年來地緣政治沖突風險上升,舊問題尚未解決,新問題層出不窮,俄烏沖突爆發沖擊地區及全球安全穩定。同時,冷戰思維、霸權主義、集團對抗等陳舊思維回潮,個別大國在歐洲、亞太地區渲染大國競爭,大搞軍事集團擴張,破壞和平發展的良好氛圍。從非傳統安全領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氣候變化帶來的諸多挑戰仍舊突出。同時,傳統安全問題導致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此起彼伏。俄烏沖突爆發后,糧食危機、難民危機、金融危機、發展危機等不斷凸顯。
全球安全倡議回應世界焦慮,為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改革、破解人類安全困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理念指引。
李海東:全球安全倡議的現實必要性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該倡議旨在推動和加強以聯合國為主導的、以聯合國憲章和宗旨為基礎的國際安全架構。冷戰結束后,美國一直試圖建立一個以聯盟為主干、體現美國和西方價值利益的國際安全秩序。近年來,美國的總體安全戰略更加強調大國競爭,導致國際安全秩序出現劇烈動蕩,俄烏沖突就是一個突出表現。美國以地緣政治競爭思維處理大國關系,導致美俄關系急劇惡化,中美關系也出現巨大波折。
第二,全球安全倡議強調所有國家的安全不可分割,與美西方以聯盟為主導的安全架構有本質不同。后者是將安全問題進行小集團化,使得當前國際安全秩序聯盟化、撕裂化、碎片化現象異常嚴重,損害大多數國家的安全利益,也不利于全球安全秩序的良性演變。
第三,當前,亞太地區正處于一體化進程之中,這是全球化的核心構成部分。亞太一體化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安全。美國試圖在亞太地區建立一種由其主導的區域安全秩序,嚴重背離亞太一體化的時代潮流,損害地區各國安全利益。全球安全倡議致力于推動亞太實現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在安全層面推動亞太區域一體化,對全球化進程也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安全倡議是一種怎樣的安全觀?
近期,全球安全倡議相關內容引發海外熱議。印度尼西亞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表示,不同于某些西方國家片面追求自身安全的思維,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追求的是共同安全,是強調和平、合作的安全觀,有利于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國際秩序,對人類實現持久和平與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海東:從全球安全倡議的“六個堅持”來看,該倡議有利于鞏固和加強聯合國在全球安全秩序中的核心地位。國際安全機制應建立在國際規則之上,國際規則就是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聯合國體系本身就是貫徹和落實全球安全倡議、推動世界各國實現持久和平及普遍安全的重要載體。
“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是聯合國憲章確立的重要原則之一。“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有利于發揮聯合國在解決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中的作用。“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是對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安全體系特點的高度概括,體現的是中國倡導的新安全觀。“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意味著在新環境新挑戰下,安全含義的內涵和外延出現實質性拓展,安全規則及秩序的構建需要跟得上形勢的變化。
任琳:全球安全倡議全面、深入、透徹地向國際社會闡述了中國的全球安全治理觀,是對西方地緣政治安全理論的揚棄超越,與當下某些西方國家秉持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干涉主義和熱衷于武力解決問題的邏輯,更是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從“六個堅持”的具體內容來看,全球安全倡議明確了維護和實現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根本遵循、重要原則、長遠目標和可行思路,充分展示了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挑戰、有序推進全球安全治理、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真誠愿望。中國愿意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愿同國際社會一道,讓全球安全倡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枝繁葉茂,真正促進世界和平、安全和繁榮。
劉卿:全球安全倡議強調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豐富和升華了中國一直以來秉持的新安全觀的內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植根于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實踐,強調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對于如何實現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全球安全倡議強調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對于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疊加的挑戰,全球安全倡議主張統籌應對。全球安全倡議秉持多邊主義,具有一定的普世價值,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公共產品。
中國為維護全球和平作出了哪些貢獻?
中國是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者,更是踐行這一重大倡議的行動派。長期以來,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為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廣泛贊譽。菲律賓金磚國家政策研究會研究員安娜·馬林博格—烏伊認為,中國的發展證明,合作可以使各方受益。團結合作的主張不僅適用于亞太地區,也適用于全球各國。
李海東: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中國不僅有理念,還有行動。從理念上看,從新安全觀到全球安全倡議,中國始終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強調安全的平等性、包容性和不可分割性,強調各國尤其是大國需要承擔起促進安全合作的責任和義務。從行動上看,中國積極攜手國際社會應對傳統安全及非傳統安全挑戰。例如:中國始終堅持對話協商方式,在地區熱點問題解決上發揮建設性作用;致力于推進亞太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促進國際互信合作提供重要平臺;持續向國際社會提供新冠疫苗,為全球抗疫作出重大貢獻;明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責任等。
任琳: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包含了極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內涵。從全球發展倡議到全球安全倡議,中國回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全面、深刻地回答了“全球需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世界各國如何實現共同安全”的時代課題。兩大倡議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發展及安全領域的生動體現,展現出中國愿意就各大重要議題與世界各國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責任擔當。
劉卿:一方面。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理念,積極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堅定維護國際秩序,以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注入強大動力。中國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熱點問題解決之道,在烏克蘭、中東、阿富汗等問題以及伊朗核、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為應對各種非傳統安全挑戰貢獻力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國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實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承諾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并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在氣候變化、反恐、網絡安全等議題上,中國始終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推動國際多邊合作作出了貢獻。
國際社會應如何維護全球安全穩定?
當前形勢下,全面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里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說,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強調的“攜手同心、行而不輟”,道出全球廣大民眾的心聲,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團結合作、共迎挑戰,創造人類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任琳:第一,主要大國需要克服信任赤字,讓大國博弈回歸理性軌道。應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避免世界被拖入“新冷戰”,避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等議題被工具化、武器化。
第二,應統籌安全與發展兩大議題。在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同時,也要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
第三,進一步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在安全治理、發展治理、貿易治理、金融治理、氣候變化治理等各個領域,都需正視現存治理體系效能不足的問題,并在國際規則的框架內推進改革。
李海東:維護全球安全穩定,首先應拋棄以聯盟主導國際安全秩序這一陳舊觀念。應當認識到,聯盟的存在依賴沖突,加強聯盟通常依靠制造、煽動或加劇沖突等方式,這對所有國家都是不幸的。當前,個別國家仍固守冷戰對抗的舊思維,熱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團”,對世界各國安全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構成嚴重挑戰,各國對此需保持高度警惕。
第二,大國應加強安全合作。20世紀的國際關系史啟示人們,大國合作有利于解決國際紛爭;大國不合作,國際紛爭不僅難以解決,反而會持續惡化。大國應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這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尤為重要。
第三,國際社會應尊重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一國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也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這也是全球安全倡議倡導的主要內容之一。
第四,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各國應切實維護聯合國的主導地位,構建起一個不僅關照發達國家、也關照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能夠實現普遍安全、共同安全的全球安全架構。
劉卿:世界各國應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匯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合力。世界各國應堅決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來煽動對抗分裂,搞拉幫結派的“小圈子”,打著所謂“規則”的旗號破壞國際秩序,將世界拖入“新冷戰”的陰云下。大國要帶頭支持多邊主義,帶頭遵守國際法治,帶頭履行國際安全義務,帶頭推動全球安全合作。
本報記者 李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