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烏雙方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并取得一些進展,而美國作為危機的始作俑者,一邊虛情假意地呼吁和平,一邊卻不斷煽風點火,暴露出不愿看到局勢降溫的真實意圖。
2月28日,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代表團首次舉行談判。而就在談判前幾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還在以局勢沒有緩和、不具備條件等為借口,試圖給談判潑冷水。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內德·普賴斯:問題是在現在這些條件下,外交途徑能否成功,我們認為不能。
2月26日,美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價值3.5億美元的軍事裝備。2月27日、2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連與烏克蘭、土耳其、希臘、七國集團和中亞多國外長通電話,試圖營造譴責俄羅斯的聲勢。
3月3日,俄烏舉行第二輪談判。在談判前,美國總統拜登于3月1日提出禁飛令,稱將禁止俄羅斯飛機進入美國領空;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長與烏克蘭國防部長通電話,強調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
3月7日,俄烏舉行第三輪談判;3月10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在3月3日至8日期間密集訪問歐洲多國,拉攏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并加碼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美國人權律師 丹·科瓦利克:現在俄烏在談判,北約卻在運送致命性武器,我認為北約就是在火上澆油,對談判沒有任何好處,而是讓局勢更加激化。
3月14日、17日和21日,俄烏第四輪談判以視頻方式推進。3月16日,美國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8億美元的軍事裝備。3月19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美國一直在對談判進程進行干擾和阻撓。
俄羅斯外交部長 拉夫羅夫:澤連斯基提議進行談判,我們同意了。談判正在進行,俄烏雙方建立了一些對話。但是,美國方面似乎一直拽著烏方的手,阻止烏克蘭接受我們認為的最低限度要求。
3月29日,俄烏舉行第五輪談判,俄方承諾大幅減少基輔和切爾尼戈夫方向的軍事行動,烏方提出在國際安全保障下確立中立地位。面對局勢的積極變化,美方卻出來大潑冷水。
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主任 貝丁菲爾德:我們應該對地面戰場上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俄方的聲明愚弄。我們認為,俄軍從基輔撤離的行動是重新部署,而不是撤軍。要警惕接下來俄軍針對,烏克蘭其他地區的大規模進攻。
美國總統 拜登:在看到他們(俄方)的行動前,我不會作出任何判斷,我們要看看俄方是否會按他們說的去做。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我沒有看到任何跡象預示著局勢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俄羅斯展現任何嚴肅認真的態度。
4月1日,美國宣布向烏克蘭再提供價值3億美元的軍事裝備,5日又宣布追加1億美元。在美國的鼓動下,一些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也在升級: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稱將向烏克蘭提供“更致命”的武器;捷克一些政要則確認已向烏克蘭運送了幾十輛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