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意大利議會眾議院以357票贊成、125票反對和7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意大利憲法修正案在眾議院的一讀程序。倫齊政府計劃于6月完成第二次參議院投票,使兩院的一讀工作正式結束。此后,如能于10月和12月順利在參眾兩院完成二讀,則擬于2016年春公投該修正案。
對現行政體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立法工作擺脫程序繁復的窘境,是倫齊政府本次修憲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但受制于現行議會制政體中存在的低效缺陷,完成本次改革仍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和絕大部分歐洲國家一樣,意大利實行的是議會共和制政體。但與很多歐洲國家不同的是,意大利議會參、眾兩院其實立法功能雷同,任何法律都要以“相同文本”經參、眾兩院投票通過后方能生效。這導致意大利在深陷危機、亟須大規模政治經濟改革之時,卻無法迅速采取行動。
2014年,在其他歐洲國家紛紛擺脫衰退時,意大利經濟卻出人意料地繼續負增長,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扣上了“七國集團中唯一衰退成員”的帽子。各大國際組織、評級機構等不斷下調意大利經濟增長預期,批評矛頭指向其政治改革不力。標準普爾在下調其主權信用評級時表示,意大利政治改革進程過于滯后,無法提振本國企業和國際投資者信心,造成其經濟持續萎縮并欠缺競爭力,可能無法繼續維持總額已高達2萬億歐元的公共債務。
事實上,意大利民眾深知改革的緊迫性,總理倫齊也并不乏改革的勇氣。早在2014年2月宣誓就職之時,他就喊出了“每月一改革”的響亮口號,并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但是因為飽受當前行政體制缺陷掣肘,倫齊政府執政一年的改革成果屈指可數。意大利民眾也不斷抱怨稱,“并非世界變化得太迅速,而是我們的腳步跟不上”。
以目前的憲法改革為例,參、眾兩院需要分別對憲法修正案的“相同文本”完成二讀,并在投票中以2/3的絕對多數通過后方能生效。這就導致參議院雖然已投票通過一讀,卻因為修正案文本在眾議院討論時更改而徒勞無功,只能重新進行一讀。
按照倫齊政府提出的改革設想,如本次修憲能夠成功,未來的意大利眾議院將成為唯一的立法機關,參議院則將在縮編后成為負責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議事機構,只有在涉及憲法改革時才會被賦予立法權參與審議。這不僅可以順利簡化立法程序、提高政府和議會效率,參議員人數也從315人縮減為100人。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將使國家受益,卻因傷及既得利益者而阻力巨大。在人均月收入1500歐元左右的意大利,議員們卻享受著每月近15000歐元的薪水,參議院縮編意味著政府每月減少超過300萬歐元的公共開支,但將導致200多名參議員從此告別高薪生活,個人利益讓意大利力量黨難以推動改革順利完成。
意大利的憲法改革能否如期推進是個問號,正如意大利安莎社所稱,“哪怕一個逗號的改變都將導致從頭再來”。倫齊政府始終強調將與本屆議會堅持到2018年完成任期,但與其說是信心十足,不如說是對改革難以在現行體制下迅速實現的無奈。(記者 韓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