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0月6日通過其發言人發表聲明,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持續進攻敘利亞北部邊境城鎮艾因阿拉伯并導致平民死傷和逃亡深表擔憂。鑒于“伊斯蘭國”殘暴攻占敘利亞和伊拉克一些地區后,公然大規模侵犯人權、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潘基文緊急呼吁有能力的各方立即采取行動,保護艾因阿拉伯的民眾。
“伊斯蘭國”利用中東地區形勢動蕩日益坐大,傳播宗教極端意識形態,并發動一系列恐怖主義襲擊,對周邊地區國家構成嚴重威脅。
在美國主導下,巴林、約旦、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5個阿拉伯國家日前參與了美國發動的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據阿聯酋《海灣時報》報道,阿聯酋、沙特、約旦、巴林都已證實派戰機介入空襲行動,而卡塔爾則為行動提供了軍事基地、情報和其他后勤支持。據美軍中央司令部稱,空襲炸死至少7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和50名與“基地”組織有關的戰斗人員。
有分析認為,部分阿拉伯國家參與空襲“伊斯蘭國”,實際上是出于維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它們參與軍事打擊更多應看作是具有象征意義的行動,它們在后勤和情報方面可能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
在敘利亞科巴尼,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仍在繼續同“伊斯蘭國”進行激戰,土耳其在敘境內的飛地蘇萊曼沙阿陵墓也面臨“伊斯蘭國”的襲擊。因此,土耳其加強了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的軍事部署,土耳其議會還通過決議,授權軍隊進入伊拉克和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主導的空襲未能有效遏制“伊斯蘭國”的猖獗勢頭,是土耳其一改原持謹慎立場加入軍事打擊“伊斯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埃及金字塔政治與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甘迪勒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美國仍在拉攏更多國家加入對抗“伊斯蘭國”的聯盟,但從目前局勢看,包括空襲在內的多種打擊措施對“伊斯蘭國”并未起到真正的遏制作用。在伊敘邊境和土敘邊境,恐怖組織的武裝分子仍在對當地平民發動襲擊甚至大規模屠殺。美國、英國乃至一些阿拉伯國家的空襲行動其象征性意義遠大于實際效果。
甘迪勒認為,美軍已吸取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教訓,盡量避免自身直接卷入地面戰爭,而更希望地區盟友派出兵力。但是,截至目前,地區國家中只有土耳其表示愿派遣軍隊打擊“伊斯蘭國”,其余國家則未見響應。由此看來,打擊“伊斯蘭國”聯盟內部各國各有考量,短期內很難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