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反恐這個詞幾乎和“9·11”同時占據了人們的視線。如今,雙子樓的傷痛還未痊愈,西方國家面臨的恐怖威脅卻有增無減,尤其是眼下極端武裝“伊斯蘭國”咄咄之勢,逼得美歐不得不接招。
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近半數的美國人覺得現在的美國,比“9·11”恐怖襲擊之前更加不安全。回顧這十幾年來的反恐歷程,為什么美國人花了大力氣,卻還是沒有找到安全感?為什么華盛頓在中東運籌帷幄,導致的卻是當下的亂局?
“9·11”之后,美國在中東推行進攻性政策,通過反恐戰爭推行政權更替,打破了地區力量平衡,無形中為極端組織的野蠻生長創造了空間。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推翻了代表遜尼派勢力的薩達姆政權,什葉派得以掌權,地區政治“天平”由此失衡。伊拉克前總理馬利基上臺之后更是對遜尼派多番打壓,不斷激化伊國內的教派矛盾,并演化為武力沖突。不少極端組織利用這一良機招兵買馬,其中就有“伊拉克伊斯蘭國”。隨著2011年美國開始從伊拉克撤軍,“伊拉克伊斯蘭國”在權力真空中趁勢壯大。在2011年利比亞內亂爆發后,美國帶頭支持反對派,推翻了卡扎菲政權,卻留下一個亂攤子,民兵武裝紛紛“占山為王”,武器泛濫。隨著敘利亞危機爆發,對看不順眼的總統巴沙爾,美國繼續復制利比亞模式,為反對派出錢出裝備。很快,一部分武裝人員進入敘利亞,成為反政府武裝的中堅力量,并成立了名為“支持陣線”的恐怖組織,去年4月與“伊拉克伊斯蘭國”武裝合并成立“伊斯蘭國”。根據英國研究機構的一份報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手中的不少武器都來自于美國等國先前對敘反對派的援助,甚至包括一些反坦克武器和美制裝備。美國辛辛苦苦為“敵人的敵人”送去武器,卻親手培植了自己的敵人。
美國還需要反思為何恐怖組織的矛頭總是指向西方。正如《華盛頓郵報》日前刊文發問:13年后,為什么美國仍被憎恨。試問,一個總是打著“民主”和“人權”旗號來插手別國內政的國家怎能不被反感和排斥呢?以中東為例,小布什政府在2004年就提出“大中東民主計劃”,十年后,當地的經濟、民生未見實質變化,伊拉克等多國倒是陷入內亂。英國前駐敘利亞大使安德魯·格林不久前撰文稱,由于西方不了解中東地區復雜的情況,對該地區的干預使局勢更糟,在中東地區絕不可能實現西方式的民主。中國外交部11日也表示,中方主張在國際反恐斗爭中尊重有關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敘利亞政府更是明確告誡美國:如果入敘打擊“伊斯蘭國”,必須獲得敘政府的授權,否則,將被視為侵犯敘主權。
美英以往的中東政策不但未能根除恐怖主義或是帶來“西方民主”,反而制造了一個個戰亂泥潭。如果不撤掉恐怖主義的溫床,那么只會帶來更多的混亂。我們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但反恐的根本,恐怕更在于消除它滋生的土壤,并使得有關地區盡早恢復穩定和秩序。只有正視問題的本質,加強國際反恐合作,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才有打贏這場全球反恐戰役的機會。(王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