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峰會是莫迪執政后在國際舞臺面臨的第一項挑戰”,14日,類似的聲音在多家印度媒體間流傳。新德里電視臺給初登國際舞臺的莫迪設定了要在金磚峰會上完成的一系列任務,關切之一是金磚發展銀行總部究竟設在哪兒,是上海還是德里?另一關切是莫迪能否就邊界爭端從中國領導人口中得到某些保證,比如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前“中方不會再次入侵”。印度“一個印度”網站說,印度不僅希望該銀行總部設在印度,也希望首任行長是印度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發展中國家部主任王友明14日對《環球時報》說,在金磚發展銀行總部所在地與行長人選問題上,只有巴西比較超脫,其他4國都希望總部設在自己國家,目前各方究竟達成怎樣的協議不得而知,但媒體大多猜測總部會設在基礎設施較好的上海,而首任行長可能是印度人,也有可能各國按字母順序輪流派人做行長。
《莫斯科時報》13日題為“俄羅斯贏得在金磚發展銀行中的地位”的報道稱,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不論中國還是印度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賴于俄羅斯能源,僅憑這一點俄羅斯就在金磚發展銀行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還說,中國當然是金磚國家中的“統治級玩家”,任何一個國際經濟或政治組織中有這樣一個“統治級玩家”都很正常,就像美國主宰了G7,德國主宰著歐盟,關鍵是該組織應建立怎樣的內部機制來保證所有成員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英國“金磚郵報”網站說,本次峰會,各國領導人也是帶著不同的訴求與關切赴會的:在普京赴會時,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與西方關系緊張,國內經濟也正經歷緩慢增長期;中國的情況也沒好到哪里去,而且中國還因為海洋爭端與日本、越南、菲律賓和美國交惡;印度的地緣政治緊張沒有俄中嚴重,莫迪的經濟改革也在國內激起了樂觀情緒;南非則沒有印度那樣樂觀,總統祖馬正面臨大罷工的考驗。文章說,任何一個國際組織都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成員的所有需求,金磚開發銀行成為世界銀行可靠的替代品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但無論怎樣,此次峰會將證明世界變了,10年前如果金磚國家成立這樣的銀行,會在華盛頓、倫敦、巴黎招來嘲笑,但現在,他們顯然笑不出來了。
不過,張海冰認為,有關金磚銀行挑戰西方的說法是誤解。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是對現有國際金融體制的補充,并非競爭關系。(張衛中 吳志華 陶短房 青木 盧長銀 陳一 汪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