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專家組21日結束了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后核污染情況的調查,并公布了初步調查報告。
IAEA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治理情況“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同時認為日本的有關工作仍有值得改進之處,例如促請日本政府加強與當地居民的溝通等。
報告同時建議日方繼續監測福島核電站周圍淡水以及海洋環境,分析核污染對生物圈放射性物質濃度的影響。
專家組負責人、IAEA核燃料再生與廢棄技術部長蘭蒂赫表示,日本政府應明確說明僅憑借去污工作短期內無法達成日本政府提出的“將個人承受輻射量降至每年1毫西弗以下”的長期目標,而長期目標也沒有必要拘泥于“1毫西弗”的數字。
此次赴日考察的專家組由16名專家組成,于本月13日抵達日本,并隨后于16日至18日前往福島縣對當地的去污工作進展進行了考察。
IAEA此次公布的初步報告只有8頁,預計將在今年底形成完整報告,并將調查結果轉交日本政府。專家組準備年內還將再赴日本,研究福島核電站報廢情況。
與此同時,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東京電力公司21日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因20日的暴雨造成地面儲罐群防漏圍墻內的積水溢出,6個溢出點輻射超標,最高數值為710貝克勒爾,相當于排放標準的70倍左右。東京電力負責人對此表示道歉。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21日表示,將于本年度內在距福島縣1000到3000公里的北太平洋約60個地點測定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活度。
中國國家海洋局本月公布的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結果顯示,日本福島東南方向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核泄漏事故顯著影響。中國管轄海域尚未受到核泄漏事故影響。(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