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說:“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有可能上升,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增速將會減緩。到2030年,印度有可能和今天的中國一樣,成為一個崛起中的經濟大國。到2030年,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長率———8%到10%———有可能成為一個遙遠的回憶。”
【《印度時報》網站12月11日報道】今天這個混亂、動蕩的次大陸或許難以讓人信任,但美國情報界昨天發表的報告稱,到2030年,迅猛上升的印度和增速減緩的中國將主導世界經濟,西方則逐漸衰落。
它們不會并駕齊驅。中國走在了前面,但在2015年以后,中國開始時運不濟,印度將時來運轉。
報告顯示,2020年以后,中國開始減速,印度則突飛猛進,主要是因為人口結構的變化使中國將先于印度老齡化。報告稱:“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力量,中國估計仍然會領先于印度。但到了2030年,差距可能會開始縮小。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上升,中國的步伐則會減緩。”
報告預測,在2030年以后,印度而非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
“和而不同”格局利于中美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2月11日報道】美國情報部門一份題為《2030年全球趨勢:不一樣的世界》的報告稱,以國民產出衡量,中國將趕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上述研究指出,在最佳情況下,中國或許將經歷漸進式的政治改革,并與美國密切合作,開辟全球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的時期。
【香港《東方日報》12月11日文章】北京的戰略家為了應對美國獨大,提出了多極化的概念和戰略目標。然而,結果是:歐洲在削弱,日本在衰落,俄羅斯要起不起,印度和巴西還是二流國家。唯獨中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就算尚不能與美國平起平坐,但是已明顯高其他國家一頭,并有追近美國的可能。所以,未來以中美作比較,當是世界級的“顯學”。
有趣的是,中美都面臨一些出奇相似的挑戰:首先,在貧富差距方面,兩國的基尼系數都在0.45左右;其次,兩國都有壟斷勢力;第三,兩國都需要在市場的無形之手與國家的有形之手之間找到適當平衡,過度依賴市場或國家,都會造成社會不公。
由于中美雙方有共同的發展難題,將有更多交集,故雙方“和而不同”基礎更闊。
【西班牙《起義報》12月10日文章】題:中國海困局
地理永遠是決定地球上大國命運的重要因素。在21世紀,中國的持續強大被世界上大多數人認為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美國主要的戰略擔憂所在。兩個世界大國的對抗體現在從經濟分量到資源和軍事實力的很多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對貿易路線的掌握和控制,以及遏制對手發展的能力。這一問題還與石油供應、出口能力、開辟新市場、在敏感地區保持政治穩定和制定軍事戰略有關。對于美國來說,這一戰略的中心是所謂的“重返亞洲”,以及不加掩飾的遏制中國崛起的欲望。
華盛頓很清楚,中國周邊地區存在潛在的危機焦點營造出了一種不穩定的氛圍,這能遏制中國的崛起,迫使北京將部分精力和資源用于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在世界上的新地位,包括在很多地區日益增強的外交和政治存在使美國感到警覺。但北京致力于發展經濟,并在處理與鄰國和美國的關系方面奉行“互惠”的原則,尋求緩和緊張態勢。(未經《參考消息》授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