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地上綠草萋萋
石人
●文/圖 李剛文
2015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六,是一個難得的晴好天氣。一大早,由妹夫開車,我?guī)е拮雍屯馍亓艘惶松讨輩^(qū)沙河子鎮(zhèn)蒲峪溝的老家,完成了自己幾十年來的一樁心愿。
到了老家以后,吃了冬蓮姨做的糊湯和鍋盔,我叫上木勞姨夫和根文老表,讓他們帶路,一行6人向甲板溝進(jìn)發(fā)。姨夫和老表每人帶一把鐮刀,老表和外甥還背了幾瓶啤酒和礦泉水。
甲板溝就在老家房后不遠(yuǎn)處,從家門口到甲板溝口距離不超過500米。過去,甲板溝大片大片的樹林被鄉(xiāng)親們砍伐、燒荒,開墾成土地耕種。20多年前,我還幫父親在甲板溝的頭道槽和母豬崖底種過玉米和洋芋。那時溝里邊還住著6戶人家,后來這些人家陸續(xù)搬到了甲板溝口或其他地方,現(xiàn)在能看到的是幾處殘垣斷壁,原來的房屋早已倒塌。
從我記事時起,大人們就在平日的生活中一再提到甲板溝,提到甲板溝的石人。我雖然多次去過甲板溝,但石人到底是啥樣子卻從沒見過,就連石人所在的大致方位我都不清楚。長大后我到外面求學(xué)和工作,10多年前又把父母接到城里來住,好幾年都回不了一次老家。但是每一次回去,都有親戚鄰居給我講甲板溝的故事和風(fēng)景,尤其是講到石人的時候,引發(fā)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沖動。
最近幾年,隨著通村水泥路修到甲板溝口,熱衷戶外運動的人越來越多,甲板溝與石人的神秘面紗愈發(fā)被外界所關(guān)注,吸引著許多城里人或開車或騎車前去探秘。事實上,這些人往往只走到山腳下,采挖一些稀罕的花草樹木,或者在清澈小溪里捉幾條類似娃娃魚的東西就離開了,也許他們來這里喝幾口純凈的山泉水就滿足了。
我曾經(jīng)多次說過要去看看石人,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時間,尤其是在機關(guān)呆久了,平時又缺乏鍛煉,擔(dān)心山中荊棘遍布,因體力不支而難以攀登。這次終于下了決心,而且動員了妻子一同探訪石人。
一路上,姨夫和老表在前面開路,我們幾個緊隨其后。由于人跡罕至,很多地方并沒有路,但沒有我想象的那樣難走。到處都是綠色的海洋,空中樹葉層層疊疊、綠浪翻滾,地上綠草萋萋、野花競放,喬木、灌木、枯枝,藤條、毛竹、苔蘚,比比皆是,應(yīng)接不暇。在林下松軟潮濕的地面上,我看到了許多碗口大小新鮮的蹄窩子,姨夫說這是野牛之類的大型動物剛剛從此經(jīng)過。走在密林之中、濃蔭之下,幾乎看不見天空,伴隨著鳥兒天籟般的鳴唱,呼吸著濕潤的空氣,讓人感覺暢快淋漓,驚喜連連。
穿林海,踏石浪,跨溝壑,兩次作短暫休憩,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和穿越,我們登上了一個叫做雞架埡的山坡,走過一小段長著毛竹的崎嶇山路,來到一個U型的豁口處。忽然大家眼前一亮,恍惚中猶如一道閃電橫空劃過,我和妻子、妹夫、外甥都驚訝得張大了嘴巴。定睛一看,一個巨大的石柱近在眼前,高約數(shù)十米,通體雪白,膚如凝脂,筆直地矗立在對面的密林中,在萬頃碧綠的波濤中凌空而起,猶如一枚巨大的火箭指向天空。這,就是鄉(xiāng)親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提到過的“石人”。驚呼過后,我們連忙拿出手機、相機一陣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