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以昆明池為重點的“八水潤西安”工程,打造“庫連河、河連渠、渠連湖”的新勝景,為西安人民創造一個優美的生態環境,為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八水潤西安”工程啟動以來,全市完成各類工程36項,新增生態水面面積6680畝、濕地面積1.35萬畝,水生態景觀成為休閑新亮點,實現了“三年效果初現”的規劃目標,提前1年兌現了向市民的承諾。
提前1年實現
“三年效果初現”目標
西安自漢代起就有“八水繞長安”的美稱,目前共有大小河流54條,水庫96座,總蓄水能力4.05億立方米。但現在我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78立方米,僅為全省和全國人均的1/3和1/6,是一個極度缺水城市。
近年來,隨著一批重點水利項目的實施,我市生態水環境日益改善,累計建成生態水面4.5萬畝,人均4平方米。“東有浐灞廣運潭,西有灃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漢城湖,中有明清護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
渭河西安段、黑河平原段、灞河上游藍田段完成全部堤防建設,提前完成浐河城市段綜合治理工作,新增生態水面955畝,使浐河成為城市東部真正的城中河,為沿岸數十萬市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建成了護城河試驗段、儀祉湖、西安湖、航天湖、大興湖、常寧湖、堰頭湖、桃花潭,以及渭河城市段生態區、浐灞濕地公園、灞河灞橋生態濕地、渭河華山濕地、幸福濕地、渭河人工濕地、沙河水街、浐河城市段、灃河良家灘、灃河灃東生態景區等“八湖十濕地”,陸續對外開放,成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度假、旅游、休閑的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