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琳程剛)“現在,洛南的森林生態可是變了大樣?。∩礁G了,水更清了,一度絕跡的老鸛、倉鷺、野鹿、野豬、獾等野生動物又回到山里了……”位于秦嶺山中的寺耳鎮王溝村村民趙滿盈如是說。洛南縣實施天然林保護10年間,新增林地44萬畝,森林覆蓋率和森林積蓄雙雙上升,使全縣的森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該縣在天保造林中總結出了“一年保活、二年穩苗、三年成林”的經驗和目標,達到了造一畝成一畝,造一片綠一片的實際效果,確保了造林的質量。根據地形實際,縣林業部門大力實施封山育林工程,組織各林場在洛河源頭、蟒嶺流沙區和洛河兩岸第一迎水面開展區域封山育林,十年間共封育10萬畝,有效地促進了全縣森林植被的恢復,減少了水土流失。為加快荒山綠化進程,該縣大力實施飛播造林工程,十年來,累計飛播29.8萬畝,占荒山面積的62%,有效解決了地處邊遠、高山陡坡及施工難度大的荒山造林綠化。同時他們開展了“天保行動”、“獵鷹行動”、“春雷行動”、“綠箭行動”,累計破獲各類毀林案件80余起,關閉木材加工點12個,放生野生動物100多頭(只),有效地打擊了毀林違法犯罪,教育了群眾,穩定了林區秩序。在天保資金管理上,該縣嚴格執行“專戶存儲、專賬核算、??顚S?、專人管理”的原則,每年都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并嚴格實行標準報賬制度,保證了天保工程資金運行規范。同時,他們充分利用有限的投資,妥善分流安置了4個國有林場的富余職工,協調解決了255名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為基層30多個林業單位修繕、新建辦公用房3萬多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基層單位的生產生活和工作條件,充分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十年來,天保工程的實施加快了該縣生態建設的步伐,全縣森林覆蓋率從52.8%上升到63.1%,森林蓄積由420萬立方米上升到524萬立方米,森林的蓄水保土、調節空氣質量功能增強,水土流失面積明顯減少,華山南區風景區等一批重點旅游景點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也開始規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