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等研究機構18日宣布,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太陽系外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一發現使“人類向找到一個類似家園的地方又走近了一點”。
研究人員當天在《科學》雜志上報告說,有兩顆行星位于一個名為開普勒-62的行星系統的“宜居帶”中,這里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保有液態水,甚至可能有少許大氣。這也就意味著,那里可能有生命存在。
開普勒-62行星系統距地球約1200光年,位于天琴座。在該系統中,5顆行星圍繞一顆恒星運行,開普勒-62e和開普勒-62f是其最外圍的兩顆,它們的體積分別只有地球的1.6倍和1.4倍,受到的熱量輻射也只是地球的1.2倍和0.4倍,公轉周期分別為122天和267天。
盡管研究人員猜測這兩顆行星主要是由巖石或冰構成的固態行星,但他們也表示現在還無法斷言它們是否“宜居”。只有在獲得它們的相關大氣頻譜特性后,研究人員才能清楚它們是真的“宜居”。
參與研究的美國圣母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賈絲廷·克雷普斯說:“從其半徑和公轉周期看,這兩顆行星是迄今我們發現的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美國航天局科學任務委員會副主任約翰·格倫斯菲爾德則指出,這一發現使“人類向找到一個類似家園的地方又走近了一點”。
此外,另一個研究小組的天文學家還利用開普勒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發現,位于天鵝座的行星系統開普勒-69也擁有宜居帶行星開普勒-69C。
開普勒-69位于天鵝座,其恒星尺寸為太陽的93%、亮度為太陽的80%,距地球約2700光年,而開普勒-69C尺寸為地球的1.7倍,公轉周期為242天。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成果,并稱這是迄今發現最接近太陽系的行星系統。
“宜居帶”是指恒星周圍特定距離范圍,在這一范圍內水可以以液態形式存在。類地行星一直是太空研究的熱點之一,美國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對超過15萬顆恒星附近位于“宜居帶”的類地行星進行了觀測,迄今已發現100多顆類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