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
整天待在家中,無奈被父母供養
不能排汗,就不能干導致出汗的活,所以雖然生在農村,劉海軍兄弟倆也極少干活,盡量不運動,整天待在家里,看看書或者報紙,消磨時光。
這可苦了父母。由于老大老二常年在外面打工,家里的農活就只能讓年邁的父母去干了。記者在他們家里看到,都快中午了,母親胡明榮還在距家不遠的玉米地里除草,兄弟兩人坐在屋里等著,一點忙也幫不上,無可奈何。
望著母親所在的玉米地,兩人都很痛苦。“誰舍得讓母親去受罪啊,可自個兒沒法下地。地里溫度高,空氣也不流通,用不了幾分鐘,人就會暈倒。”劉海軍說。
他說,夏秋兩季的地頭活,如果父母實在干不完,自己也會忍著痛苦去幫忙。不過,干活前也得先把身上穿的衣服濕透,再提些水到地頭,才能下地干一會兒,衣服干了再濕,如此反復堅持。
母親胡明榮擔心地說:“現在做父母的還可以動手,幫劉海軍兄弟一把,兩個哥哥也時不時地幫忙,可以后呢?以后我們要是干不動了,不能干活的孩子怎么去生活?”
看著眼前的兩個兒子,胡明榮不由地嘆氣:“海軍兄弟共四個,他大哥二哥都好好的,偏偏他倆有問題,這倆孩子的命太苦了。”
【苦惱】
出門先把衣服淋濕,還要掂個裝水的酒瓶
在春秋冬季節,兄弟倆出門,只要不劇烈運動都與常人無異,最頭疼的是夏天出門。所以在夏季怎么出門辦事,還得動腦子想高招對付高溫。他們的辦法是出門帶個裝水的酒瓶。
“如果不得已外出,我就先把衣服濕水穿上,然后再提瓶水,拿條毛巾。”劉海軍說,路上一感覺到熱,就趕緊用水擦身。要是碰到有池塘,還會停下洗個澡再走。
半路上瓶里的水用完了,再要緊的事都可以不做,得先找戶人家把瓶灌滿水,不能斷。“一斷水就麻煩。身體的溫度沒法降下來,會渾身煩躁,頭皮發麻,不但想砸東西,還想打人。”
據他回憶,一年夏天,他騎著自行車外出辦事,忘記帶水了,半路上熱得受不了,一時在附近又找不到水源,感覺越來越難受,一熱之下抓起自行車的把梁,把自行車摔出好遠,才多少驅散了些煩躁。
【挫折】
哥哥求學體檢“卡殼”,外出打工又遇難題
身體器官的發育不完全,讓劉海軍和弟弟的求學路走得很艱辛。
劉海軍在上世紀90年代曾以優異成績考上當地一所師范學校,可在體檢這一關,卡住了,無論怎樣都通不過。
劉海軍離開了學校。父母讓他上其他學校學點技術,他覺得自己的身體永遠是這樣,學什么都不會有用,死活不愿意再上。
2004年年底,在家待煩了的劉海軍決定外出打工,改變自己的命運。在老鄉介紹下他首次出遠門,來到深圳一座廠房和宿舍都有空調的工廠打工。
去得快回來得也快,他還是無法適應外面的溫度。“雖然是冬天,南方的溫度也很高,比北方熱得多。我穿著襯衣上班,還熱得受不了,無法讓身體降溫。”劉海軍稱,在那個地方可不像在老家,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所以沒過幾天,就收拾行李打道回府。
這一次外出,成了劉海軍最難忘的記憶。“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我也很勤奮,為什么我就無緣到外面呢?”
不過他弟弟小濤卻很幸運,進入了師范學校,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又順利畢業。現在在老家附近的一所學校教書,領導很照顧,沒安排他在氣溫高時上課,還允許他隨時到宿舍沖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