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王姓母親憂心忡忡地打進電話求助:女兒一直害怕接觸男生,像是得了“恐男癥”。高考臨近,女兒這種情緒更加明顯,不知怎么辦好。心理專家認為,其女兒不是有社交障礙,而是患了“強迫癥”。
[事件]:王女士說,女兒芊芊(化名)在我市某重點中學上高三,三次模擬考試都上了重本線。但從高二開始,芊芊逐漸討厭同齡男生。哪個男生摸過她的書,她就感到厭惡,覺得臟。前幾天一個男生突然撞到她,芊芊為此煩惱了很多天。據芊芊說,她曾經聽人講,坐男生坐過的凳子可能懷孕,跟男生的身體接觸也可能懷孕。王女士說,她曾無數次開導女兒,女兒也表示自己也明白道理,但就是無法擺脫排斥男生的想法。
曾做過上千高考案例的心理咨詢師丁祉老師認為,芊芊不是社交障礙,而是患了“強迫癥”。她明明知道自己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但仍要強迫自己去接受荒謬的觀點。
[分析]:丁老師認為,面對高考,現在芊芊的父母不能再去跟女兒強化這個問題,而是要把女兒的這個心理障礙“封存”起來,鼓勵女兒把注意力集中到考試上。如果考場遇到緊張,建議應急的調節辦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書寫上,默念“我很快就能適應,很快能適應”。
[建議]:丁老師說,芊芊的這個障礙需要一定時間的心理治療才能康復,高考完后一定要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