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易公司上線了一款社交軟件“聲波”,用戶在完成登錄后可選擇進入不同的語音房間進行互動。
除了“聲波”,今年還涌現了不少同類的社交產品。有人不禁對此表示了擔憂:在視頻日漸成為互聯網信息傳播主流手段的今天,語音社交是否還有發展空間?當下視頻直播、短視頻等平臺的亂象,是否也會在語音社交產品中出現?
筆者認為,語音社交彌補了傳統網絡社交的部分不足,其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同時,為避免亂象出現,要對語音社交平臺做好前瞻性監管準備工作。
傳統社交產品未滿足用戶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在線音頻用戶數已達4.25億,同比增長了22%。同時,95后、00后正逐步成為社交主力軍,語音社交是這類人群的主要交流方式之一,也是他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面對日益年輕化的社交主力軍,傳統網絡社交產品在滿足其多元化、個性化社交需求方面略顯不足,這為語音社交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于是,各大巨頭紛紛加碼該領域,一批語音社交軟件涌現出來。
比如,紅杉資本和高榕資本共同領投的、以唱歌交友模式為主的語音產品“音遇”,YY直播布局的、以1對1配對語聊模式為主的社交產品“追吖”。在此背景下,網易公司推出一款主打陌生人語音社交的軟件——“聲波”,用戶在登錄后可選擇在不同的語音房間進行互動,以“多人語聊+觀眾”的社交展示模式為主。
目前,聲波的功能開發尚處在探索階段,現有功能僅僅涵蓋加入或自建多人語聊房、禮物打賞、匿名社交等常規性社交功能。從目前的用戶反饋來看,“聲波”在核心功能上,并未突破既有社交功能框架,產品缺乏新意且玩法較為單一。但鑒于該產品尚處測試階段,“聲波”能否走出一條新的語音社交創新之路,還要看其后面的發展情況。
音頻交互形式具備發展潛力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頻日漸成為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主流手段,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音頻社交沒有發展機會,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
首先,語音交互是陌生人社交的重要場景。相比圖片和文字,聲音這種社交方式更富感染力和親和力,在社交上更具情感優勢,是表達情緒和渲染氛圍的好幫手。此外,和視頻交互比起來,語音社交可以是一種變相的匿名社交,參與者感受到的壓力要小很多。從已有的語音社交軟件來看,大部分產品都把開發重心放在陌生人社交上。
其次,年輕社交用戶具備挖掘潛力。對于已形成圖文社交習慣的老用戶而言,語音社交產品的吸引力有限,但對于年輕一代來說,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較強的嘗試意愿,社交理念尚處在形成階段,社交習慣可塑、可培養。語音社交符合他們追求新鮮有趣的社交方式、青睞互動性強的社交設計等偏好,這為語音社交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機會。
最后,語音社交是打破社交孤島的一種嘗試。近年來,外賣、電商等互聯網平臺不斷興起,一方面它們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人們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和手機、電腦用圖文進行互動,和人的真實互動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有人甚至感嘆“我們活成了社交時代的一座孤島”。語音社交憑借其天然的語音屬性,彌補了傳統社交真實感不足的缺陷,有望成為打破社交孤島的突破口。
做好前瞻性監管準備工作
作為一種新型社交方式,語音社交拓展了人們的社交渠道,增強了部分人群的連接效率,但由于其使用門檻低、內容隱匿性強等特點,也給監管造成了較大難度。因此,我們在推動這一新興行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吸取以往在短視頻、直播平臺治理方面的教訓,要對語音社交產品進行前瞻性監管。
首先,從行業角度來看,監管既要規范發展,也要鼓勵創新。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行業快速發展,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作為社交領域的新業態,相關部門要提前研究并制定語音社交行業發展的監管體系,促進平臺間的良性競爭,將語音社交行業納入規范發展的軌道,充分發揮監管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作用。在監管的同時,相關部門也要積極為新業態的發展,營造寬松、包容的氛圍,鼓勵其不斷進行產品創新。
其次,從平臺角度來看,監管既要強調自律,也要鼓勵自治。一方面,要加強引導,推動各類語音社交平臺共同制定內容審核、管理規則、行業準入等規范性文件,構建違法違規語音內容的防范和懲戒機制,充分發揮行業的自律功能。另一方面,相較政府機構,平臺掌握的行業信息更為全面,因此要鼓勵語音社交類企業承擔起主體責任,并不斷增強科技治理能力,切實把平臺治理和社會責任置于企業發展的核心地位。
總之,語音社交平臺的涌現,是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一種表現,也是我國互聯網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的新探索。對待這一新興事物,我們要將包容創新與嚴格監管并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其良性發展。(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左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