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喬布斯這種一言堂式的管理,卻是暗藏危機。
《喬布斯傳》的作者王詠剛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時透露:“為了讓蘋果時刻保持創業公司的激情,喬布斯常常將孕育新產品的部門秘密隔離在一個小區域,然后舉全公司的物力財力去支持這個部門進行新產品的開發,而這個時期的其他部門,就備受冷落,這些被遺棄的部門發展緩慢,對公司發展毫無貢獻。此外,喬布斯對財務管理一竅不通卻不愿聽從華爾街投資者的各種建議,他相當摳門,對于公司的每個子兒都握得緊緊的。當時的蘋果,來自股市的收益就超過750億美元,如此一筆巨款擱置在一邊不被充分利用,十分不明智。”
喬布斯經歷過蘋果的低谷時期,因此,在他看來,保持一個好看的資產負債表是蘋果的頭等大事,“他讓資產負債表好看的方式,不是更被投資人認可的‘現代資產負債表管理方式’,而是靠單個產品的創新來支撐,這種打法,恐怕也只有喬布斯可以了。”王詠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喬天才”離開后,蘋果開始從“傳奇”跌落到現實世界,可是現實中的蘋果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業內人士認為,由于過度依賴喬布斯,蘋果內部其實是不健康的:財務管理方式不健康、部門發展的節奏也不均勻、產品創新的管理也亟須重新梳理。蘋果的下一個任務,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改變自己”。
庫克的“蘋果”長啥樣?
這項艱巨的任務,落在了他的接班人蒂姆·庫克身上。
當庫克被任命為蘋果的CEO時,坊間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和喬布斯比起來,他只是個平庸的商人,他太一般,不夠瘋狂,魅力有限,蘋果在他的手里只能是個很一般的公司。”
而面對外界甚囂塵上的非議,庫克更愿意踏踏實實地做事。在他走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公司每年會給每位員工提供1萬美元的慈善補貼,在一封發送給公司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庫克這樣寫道:“感謝你們所有人的努力工作,你們讓蘋果和其他人的生活從此不同。能夠成為這個團隊的一員,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庫克時期的蘋果,應該會變得更加的溫和、親切。”王詠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在塑造公眾形象方面,庫克也在有意地改造蘋果往日封閉、神秘、遙不可及的形象,希望塑造一個更加親民的形象。為此,他還專門學習了如何和媒體打交道。
作為CEO,庫克似乎覺得自己有必要親自了解蘋果的各個細節,為此,他曾經突然出現在蘋果在中國的制造工廠、位于北京西單大悅城的蘋果專賣店里,以及中國移動總部,他不排斥和果粉合影留念,態度和藹。對于習慣了蘋果的傲慢和遙不可及的眾多果粉來說,這是第一次。
有人說,庫克的蘋果的確沒有喬布斯的蘋果那么有激情鮮亮,但是卻會更像一個正常的科技公司。蘋果正在經歷一場從“神”到“人”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