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將迎來中秋佳節。細心的公眾會發現,去年的中秋節出現在陽歷9月30日,這意味著今年的中秋節比去年提前11天到來。
中秋節是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去年對應的陽歷日期是9月30日,今年對應的陽歷日期是9月19日,而明年對應的陽歷日期是9月8日。同樣是中秋節,為什么陽歷的日期會差這么多天呢?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解釋說,中秋節屬于我國現行農歷中的一個節日。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季節錯亂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用增加“閏月”的辦法,方法是“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但具體選擇哪個月作為閏月,則要根據24節氣的有關規律來決定。
趙之珩表示,2012年的農歷年里有一個閏四月,因此,農歷八月對應的陽歷日期就要遲很多,而2013年的農歷年里沒有閏月,農歷八月對應的陽歷日期相對來講就比較正常。“中秋節,從9月8日至10月8日的每一天都有可能。”
據了解,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從古至今,中秋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習俗,比如吃月餅、祭月賞月、猜月謎、燃燈、舞火龍、玩兔兒爺、對對子、堆寶塔等。2008年,中秋節和清明節、端午節一起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并放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