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蘋果一樣,三星也是一個在智能電視領域被寄予厚望的企業,但三星似乎心有旁騖。
三星早已經用業績證明了自己在消費電子行業領導者的地位,但縱觀整個智能電視市場,三星的表現并不和其自身的產業地位相匹配。
在9月6日開幕的柏林消費電子展上,三星現場向人們展示了65英寸、55英寸兩種尺寸設計,分辨率高達UHD(超高清)的OLED彎曲屏電視。
按照廠家的理論,彎曲屏與人類的視網膜弧形更契合,圖像可以更直觀的被大腦接受與處理,獲得更舒適的觀感。電影院的弧形屏幕正是基于這個原理,才獲得了震撼的感官體驗。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三星只是一味在追求硬件特別是屏的技術領先上,對智能電視本身的推動作用并沒有體現。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表示,在智能電視還未滿足用戶需求的今天,三星的這一賣點恐怕和當年的3D顯示技術一樣,除了帶來高價,很難給消費者帶來實質感受。
而類似的現象也曾出現在今年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當時美國托皮卡資本市場分析師BrianWhite就表示,對三星智能電視很失望。在他看來,所謂的“智能電視”并不是那么智能,三星相關產品缺乏創新,并未給其留下深刻印象。
美國知名的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甚至在文章中說,三星比其他任何廠商都更有機會開發出完美的智能電視產品,然而在其展示完產品之后不難發現,三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語音識別并不總是有效,手勢控制像是純粹的噱頭,如何回到普通的電視頻道反而變成了一件不太容易辦到的事。
國內企業“摸著石頭過河”
蘋果和三星被認為是消費電子行業的風向標,但蘋果的遲疑和三星的“硬件為先”卻讓智能電視難找到“模仿”的方向。有國內廠商戲言,“蘋果不推出智能電視,大家抄都不知道該怎么抄。”
即便如此,眾多國內廠商還是忍耐不住跳進了智能電視的“大河”中,整個市場陷入一片混戰。
在小米電視發布后不久,樂視就傳出50寸智能電視售價可能為3999元的消息,但最新的傳言又將售價更新為2999元,這明顯就是沖著小米電視2999元的價格來的。
在這之前的8月27日,樂視對外發布了命名為“Schnauzer”(中文名為雪納瑞)的LetvUI2.3操作系統。這是樂視第一次對外單獨發布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但新的操作系統顯然不能囊括樂視的全部新動向。就在同一天,樂視宣布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樂視董秘張特表示,樂視正在進行產業鏈上下游重要環節的整合籌劃。接著8月29日樂視發布公告,稱與國美電器達成了10萬臺超級電視的包銷框架協議。除了在國美線上線下銷售超級電視外,樂視還會在國美的20家分店建立體驗廳。
在互聯網企業的沖擊下,傳統電視廠商也不愿坐以待斃。日前,康佳發布智能電視KKTV,55英寸售價為6666元,在價格靠近互聯網智能電視的同時,康佳與未來電視深度合作,為用戶提供14大板塊超過50萬小時的視頻資源。這一模式與愛奇藝和TCL的合作如出一轍。
除了康佳之外,創維與阿里巴巴打造的智能電視也于9月10日面世。與此同時,各大“門派”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
盡管雷軍沒有正面說明小米電視靠什么賺錢,但業界一致認為,小米肯定將手機模式移植到電視上來。而樂視把自己的超級電視盈利模式描述為“硬件收入+內容收入+應用分成+終端廣告”四重收入來源。愛奇藝則選擇了和TCL這樣的傳統廠商深度合作。對于愛奇藝而言,它避免了自己最不擅長和高成本的硬件領域,依附TCL的品牌和渠道,產品優秀,線下根基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