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背后的“開放平臺”之爭
專家指出,BA T (百度、阿里、騰訊)憑借雄厚資金實力通過收購快速布局占位,移動互聯網時代三足鼎立、彼此交叉競爭的格局進一步清晰,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正在顯現。
而在寡頭博弈的過程中,生態鏈上的創業者和商家往往面臨“選邊站”的艱難抉擇,淘寶封殺微信接口事件后,一些曾在微信平臺做營銷的淘寶商家只能重新開發新的渠道;伴隨著微信打飛機游戲的火爆,第三方開發者擔心騰訊“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會阻礙微信平臺創新。觸控科技C E O陳昊芝最擔心的是微信會不會憑借其強勢的平臺地位,繼續玩“大魚吃小魚”的游戲。在微信商業化前景不甚明朗的形勢下,更多創業者擔心自己淪為騰訊的“小白鼠”。近日京東C E O劉強東在該公司開放平臺合作伙伴大會上甚至主動建議商家走多平臺發展路子,以應對巨頭平臺之爭帶來的風險。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幾大巨頭致力于打通全產業鏈的獨立商業生態:百度看重應用分發、地圖、視頻等移動端入口;阿里為電商平臺強化社交屬性,發展支付、金融、物流;騰訊圍繞社交平臺發展電商業務。巨頭博弈背后本質上是平臺生態之爭。
專家認為,產生這種結果具有一定的商業合理性,而深層次原因在于互聯網行業資源競爭比傳統行業更加激烈,“移動互聯網時代,得入口者得天下,數據和流量是互聯網企業賴以生存的血液,入口資源的爭奪幾乎決定了一家公司生死。”曹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