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發展,國內的P2P網貸已經分化。有一部分P2P網貸只做平臺,不介入交易,如翼龍貸、拍拍貸、點融網等。更多的P2P網貸建立起了資金池,介入了交易環節。如:宜信、人人貸等。另外,諸如陸金所、有利網等則將信貸資產證券化后,通過互聯網對外銷售。據統計,目前國內活躍的P2P平臺已超過300家,而2012年,整個P2P網貸的成交量達到200億元。而根據行業統計,2013年,P2P網貸規模將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創新存在風險。如今互聯網金融面臨著政策的不確定性。劉士余稱,對P2P來講,不管是200家,300家,還是多少家,如果脫離了平臺變成所謂的線下,就是偷換了概念,互聯網是不存在線下的。P2P如果做成線下,脫離了平臺操作功能之后,也就會演變成資金池,就會出現影子銀行。“有兩個底線是不能碰的,一個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個是非法集資。”
已經有P2P網絡貸款倒閉的案例,余額寶出臺前后面臨著重重政策壓力,阿里小貸的擴展也面臨種種阻力。互聯網前10年,新浪搜狐等網站改變了信息流通行業;互聯網的這10年,電商改變了零售行業;未來10年,互聯網將會改變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