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新的三維(3D)印刷工藝,并利用液態金屬在室溫下成功創建出了不需要依靠支撐物的結構。
“很難用液體來創建結構,因為液體常常要形成串珠狀。但我們發現,一種由鎵和銦構成的液態金屬合金在室溫下可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形成一層‘皮膚’,讓液態金屬結構能夠保持它們的形狀。”該研究論文的合著者、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邁克爾·迪基說。
為了創建這些結構,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可用于三維空間中連接電子元件的技術。其中一項技術是將液態金屬的液滴堆疊在一起,就像碼放在超市貨柜中的桔子一般。這些液滴彼此緊挨著,但卻保持著各自的形狀 ,也就是說,它們并不會合并成一個單獨的更大液滴。
另一種技術是將液態金屬注入一個聚合物模板中,從而使金屬形成一個特定的形狀;然后將模板溶解,便只剩下塑好形狀的液態金屬。研究人員還開發了用于建立液體金屬絲的工藝,即使垂直于基片,這些液體金屬絲也不會變形。
目前,研究小組正在探索如何進一步完善這些工藝,以及如何將其與3D打印技術結合,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