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人士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近年來各種智能手機的“質量門”頻頻曝光于報端。此次手機內存容量問題浮出水面,再一次暴露出當前我國智能手機快速發展中質量監管制度建設滯后的現狀,亟待形成行業、政府、用戶三方合力,共同加強建設。
一是智能手機廠商要加強自律,切實履行經營者法定義務。
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姜天波建議,廠商應主動消除損害和誤導消費者行為,披露的產品信息要真實、準確、完整、一致,具有可驗證性,對手機產品內存容量及可使用容量應給予清晰標注。
二是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針對手機內存容量標識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政府部門行政監管、消費者依法維權提供技術支撐。
林漢鐘認為,當前智能手機領域科技發展迅速,一些檢測及行業標準存在內容缺失、更新不及時現象,比如“大容量、大屏幕、高像素”,其中的“大、高”的標準就很難界定,但存儲容量換算方式、實際可供使用容量等內容應有統一標準,廠商應該有明顯指引,相關誤 差 范 圍 要 予以標注,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三是消費者應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敦促經營者切實履行應盡義務,有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