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比錫郊外面積超18萬平方米的賽場內,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第二次參賽的中國隊參加了22個項目的角逐,與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同臺競技。
這屆大賽中,中國派出26名選手參加制造團隊挑戰賽、數控車、數控銑、焊接、機械工程設計等項目的賽事。
中國代表團團長劉丹說,從數量上就能看出中國技能人才工作和職業培訓事業的發展,之所以選擇這22個參賽項目,考慮的是把職業技能競賽和現代制造業以及IT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通過競賽提高國內特定領域的技能水平,推動經濟發展。
這次中國派出的選手都經過精心選拔。參加制冷與空調技能比賽的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學生冼星文說,他從報名參賽起已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經歷了國內大大小小7次比賽淘汰,過程很艱辛。他這次比賽項目的要求是用16個小時的時間安裝一個冷庫,以及用4個小時修理兩個空調。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的周春然和兩名隊友,為參加這次大賽的制造團隊挑戰賽辛苦準備了7個月。在4天的比賽時間里,他們要先后進行材料加工、裝配和設備調試,并且要面對意外項目的挑戰,最后接受評委對整個項目的考核和評分。
“我們這個團隊挑戰賽的題目是制作一臺太陽能垃圾箱,今天上午比賽剛剛開始的時候我比較激動和緊張,但是一個多小時以后就進入了狀態,發揮還可以,”周春然在3日的比賽間隙告訴記者。
根據比賽要求,除集體項目,每個代表團每個項目只能派一名選手參賽,并且所有參賽選手的年齡都必須在22歲以下。選手們將在同一場地連續比賽4天,完成相應任務,并接受評委現場打分,最終比賽結果將在7日的閉幕式上公布并頒獎。
機械工程設計比賽項目的中國組委會技術專家楊偉群說,世界技能大賽所有比賽項目來源于真實的企業生產,所以參加“技能奧林匹克”不僅有利選手的職業發展,同時可推動中國職業技能教育與國際接軌,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中國在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組織,2011年10月首次派出由6名青年技能選手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總平均分在51個代表團中排名第二,獲得1枚銀牌、5個優勝獎。
世界技能組織主席西蒙·巴特利在這屆大賽前夕說,中國選手在倫敦舉行的上一屆比賽中表現出色,很高興能在萊比錫再次迎來中國選手,這也說明,中國希望在更多領域通過競技來提升技術水平,從而在全球市場獲得更大競爭力。
由世界技能組織主辦的世界技能大賽始于1950年,目前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展示和交流職業技能水平、構建加強技能合作的重要國際平臺。在近幾屆比賽中,主辦方設置的比賽項目涵蓋了機械、建筑、網絡、服務和創意產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