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凌晨1點10分,薩拉齊站一個道岔出現故障,副工長邢柯到現場查看,道岔轉換功率表顯示正常。邢柯依據“鐵道信號仿真模擬演練培訓系統”中的故障案例及解決方法,很快查明故障原因,加以排除。
“鐵道信號仿真模擬演練培訓系統”是一個基于虛擬現實技術,以電務設備標準化檢修作業程序和常見故障處理為主要內容,通過三維立體仿真模擬和情景再現的表現方式,實現電務職工日常學習、檢修作業、故障排除練習和考試功能的職工培訓系統。5月20日,這套系統179個模塊全部研制完成,已經在呼鐵局安裝170多套,6月初,開始在北京鐵路局安裝。
鐵路發展需要培訓創新
包頭電務段黨委書記王剛說:“鐵路的現實,要求我們有一套能使新員工盡快上崗的培訓系統。”
電務系統是列車安全、正常運行的關鍵一環,隨著電氣化鐵路快速發展,新線大量增加。電氣化鐵路軌道連接有液壓轉轍機、色燈信號機、相敏軌道電路、移頻軌道電路、電源屏、計算機聯鎖、調度集中和微機監測、機械室組合架和分線盤9大類設備,這些設備全部由信號工負責維護、控制,維修時間有限,現場設備無法演練,集中培訓會導致現場人員不足,且成本高。段長趙星輝介紹,傳統的師帶徒培養起碼要5年以上時間。
2011年以來,電務系統新分配大學生500余人,新職人員占電務職工總數的15%,新職人員培訓壓力異常艱巨和緊迫。如何在加快新職人員培訓上尋求突破?
在局領導的支持下,2012年9月,包頭電務段組織了14位80后、90后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采用虛擬現實技術,開始研發符合現場作業特點的三維仿真模擬演練培訓系統。課題組結合電務生產實際,研究確定了以檢修標準化作業培訓和常見故障處理培訓為主要內容,以三維立體仿真模擬演練為主要表現方式,以學習、練習、考試為基本培訓模式的整體框架結構,從電務道岔、信號機、軌道電路等基礎設備開始,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分階段推進研發工作,確保新職人員快速掌握崗位應知應會。
舉全段之力創新攻關
2012年9月1日,“鐵道信號仿真模擬演練培訓系統”課題組在包頭電務段正式成立,書記、段長親自掛帥,擔任組長,課題組下設技術指導組和系統研發組。技術指導組組長由呼鐵局鐵道信號領域學科帶頭人、副段長賈曉宇和副段長張孟擔任,前者負責技術審核把關,后者負責日常指導。
技術大拿、電務電源屏“土專家”范新彥從鄂爾多斯車間沿線調回,參與編寫腳本,并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處理故障的技術訣竅奉獻出來;
基層干了20多年的技術科長毛玉寶,查找故障原因有一絕,處理故障有絕活,“專家診斷系統”“處理故障流程圖”腳本非毛莫屬;
曾編寫過道岔轉轍機“口袋書”的助工張海,承擔了液壓轉轍機技術腳本的編寫……
技術指導組18人,全是段里的技術骨干、老專家、老師傅。腳本編寫完成,經技術指導組審核確定后,再組織人員到現場按腳本拍攝成視頻素材,由技術指導組再次審定,然后以視頻為樣本由系統研發組進行編程實現。
系統研發組清一色年輕人,最小的22歲,最大的38歲。組長張威,33歲,2012年蘭州交通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其畢業論文是“高速鐵路虛擬現實仿真實訓平臺電務知識庫的研究”;臨時黨支部書記李國政大學畢業在一家計算機跨國公司工作,這次他第一個加入研發團隊…….系統研發組成員分別按學習培養模式和研發工作模式分組,學習培養模式又細分為三維、平面、集成交互控制及電務技術組,研發模式細分了道岔、信號機、軌道電路等6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