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三星電子對外宣稱成功研發5G核心技術,預計在2020年之前實現商用,此舉引發廣泛關注。專家指出,盡管目前尚無國際公認的技術標準,但為爭取戰略主動,包括日本、韓國、歐盟各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均加大對5G技術的研發投入。
愛立信無線產品專家陳明表示,全球兩大4G標準LTE-FDD和TD-LTE在核心網方面僅有5%的差異,這表明通信標準的融合趨勢日益明顯。與3G、4G出現的標準之爭不同,在5G時代,全球將有望共用一個標準。有關專家指出,我國應緊跟技術前沿,對5G技術提早布局,為我國電信行業的長遠發展和產業、信息安全創造有利條件。
全球5G研發緊鑼密鼓
據三星電子介紹,5G技術可以在28GHz超高頻段以1Gbps以上的速度傳送數據,并且最長傳送距離可達2公里。與韓國目前的4GLTE的75Mbps傳送速度相比,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要快數百倍。利用這個技術,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1秒鐘。
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記者,目前世界上尚無公認的5G定義和技術標準,三星電子宣稱的5G能否成為將來世界公認的5G仍值得商榷。但盡管如此,電信行業產業換代的速度很快,用戶對于無線網絡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4G已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普及的背景下,各國對于5G技術的研發進程已經明顯加快。
今年2月,日本電信運營商NTTDoCoMo宣布,已于2012年12月與東京工業大學共同成功實施了11GHz頻帶10Gbps傳輸的實驗。
而早在2012年11月,歐盟就已啟動總投資達2700萬歐元的大型科研項目METIS,研發5G技術。該項目組研發陣容強大,現階段29個成員中包括阿朗、愛立信、華為、諾基亞、諾基亞西門子等五家設備廠商,德國電信、DOCOMO、法國電信、意大利電信、西班牙電信五家運營商,以及歐洲眾多的學術機構和寶馬集團,還有大約80名專家全職參與該項目的工作。
歐盟METIS項目總體協調人表示,該項目組的研究目標是為建立5G系統奠定基礎,在需求、特性和指標上達成共識,取得在概念、雛形、關鍵技術組成上的統一意見。據介紹,該項目組目前研究的5G速率將達到4G的10倍至100倍,屆時用手機下載電影是件非常輕松的事。經過一個階段的研發和試用,預計2020年可投入商用。
盡管我國3G網絡尚未普及,4G也尚未發牌,但5G的預研工作也已開展———今年3月,工信部牽頭成立MG2020推進組,正式啟動中國5G標準化研究工作;此外,中國移動集團研究院院長黃曉慶也表示,中國移動集團對5G網絡的研發工作也已開展。
全球有望共用一個標準
愛立信無線產品專家陳明表示,全球兩大4G標準LTE-FDD和TD-LTE在核心網方面僅有5%的差異,這表明通信標準的融合趨勢日益明顯。與3G、4G出現的標準之爭不同,在5G時代,全球將有望共用一個標準。
有關專家認為,對我國而言,加快5G技術的研發進程尤有重要意義。
首先,尋求戰略主動。專家普遍認為,應吸取3G研發時的“前車之鑒”,提早布局5G研發。據介紹,我國早在2002年就公布了3G頻譜資源,但由于對自主3G技術的研發太滯后,直到2009年1月才發放了3張3G牌照,而世界上已經有84個國家發布了近250張有效的3G牌照,由歐美主導的WCDMA標準和CDMA2000標準在技術和產業鏈上都已非常成熟,最終導致我國自主研發的3G標準在市場競爭中非常被動。
其次,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壯大民族企業。易觀咨詢分析師閆小佳認為,移動通訊行業屬于基礎產業,產業鏈很長。在5G技術上取得戰略主動,將對我國從芯片、基站到手機終端整條產業鏈的發展產生顯著的拉動作用。
據介紹,通信技術標準對產業發展影響明顯。2009年我國發放自主3G技術牌照后,中國移動大量采購中國公司的產品設備,帶動了華為、中興等電信企業以及大批國內芯片制造商、手機廠商的快速發展。在國際上,由于歐洲主導的WCDMA標準在與美國主導的CDMA2000標準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歐洲的電信制造商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而北美的電信制造商則普遍陷入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