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15日發布的《2013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過去20年中,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衛生健康狀況出現很大改善,衛生健康狀況最好與最差國家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世衛組織衛生統計和信息司司長泰伊·博爾馬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距離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最后期限已不到1000天時間,今年的統計報告重點分析了在縮小衛生健康狀況最好與最差國之間差距方面取得的進展。
博爾馬介紹說,今年的報告將衛生健康狀況最好和最差的兩類國家在1990年千年發展目標基線年和其后20年的衛生健康狀況進行了對照,比較了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到肺結核死亡率等多項指標。報告認為,衛生健康狀況最差的國家取得了極大進步,上述兩類國家間的差距明顯縮小,但各國間和各國內部仍存有很大差距,全球衛生健康狀況目前的改善速度還不足以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說:“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所做的深切努力顯然已改善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健康狀況,但在距離最后期限不到1000天的時間里,需要及時查問這些努力是否推動了消除最富裕國家和最貧窮國家間無法接受的不均衡狀況。”
此外該報告還包括了一些重要信息:如全球兒童和孕產婦死亡率大幅降低;營養不良的狀況得到改觀;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等疾病的感染和死亡人數降低;每年全球約有1500萬嬰兒早產,其中100萬夭折,早產已成為奪走新生兒生命的首要原因,也是造成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元兇;全球近10%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全球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4歲提高至2011年的70歲,其中男性的預期壽命從62歲提高至68歲,女性從67歲提高至72歲等。
《世界衛生統計報告》是世衛組織的重要刊物之一,每年一期。今年的報告收錄了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的醫療衛生數據,涉及壽命、死亡率、傳染疾病、非傳染疾病、醫療服務、健康風險等諸多方面,全面反映了全球醫療衛生領域的各類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