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記者從市質監局召開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通報會上獲悉,今年順義、通州的軌道交通等人流密集場所試點電梯物聯網技術,將安裝電梯“黑匣子”——物聯網安全運行實時監測系統。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本市將組建一支特種設備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立超高層樓宇電梯應急救援預案,做到“一樓宇一預案”。
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處長李亮華介紹,2012年,市質監局受理特種設備類投訴舉報共806起,其中電梯類投訴舉報747起,占投訴舉報總量的92.7%,比2011年提高6.3%。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是電梯困人、噪音、運行不穩定等故障問題。事故原因主要是違章作業,電梯故障原因主要是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等。
目前,本市已有27413臺電梯(占全市電梯總量的18.6%)使用年限超過了10年,而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居民住宅電梯達11761臺(占全市電梯總量的8%)。隨著使用時間增加,電梯零部件磨損增多,故障率大幅提高。本市今年擬起草制定《自動扶梯主要部件判廢技術要求》,修訂《電梯維護保養規則》等地方強制性標準。針對住宅電梯老化問題,質監部門正和相關部門協調電梯維保資金,分門別類地采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此前,本市在東城區試點物聯網技術應用,2000部電梯裝上被稱為“黑匣子”的物聯網安全運行實時監測系統。本月將對系統進行驗收,如果驗收過關,就開始啟用這一技術。今年繼續在順義、通州的軌道交通等人流密集場所擴大電梯物聯網技術試點范圍。
據了解,本市有130多棟樓高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這些高層電梯載容量大、速度較快,一旦發生事故后果嚴重。考慮到超高層建筑電梯的安全隱患,李亮華透露,本市將建首支特種設備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立超高層樓宇電梯應急救援預案。
此外,市質監局將和消防部門聯合組建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隊伍,通過各區縣消防支隊的應急中隊建立的救援隊伍,在培訓之后實現“點對點”地對大型游樂場所的特種設備突發情況進行專業救援,而不是破壞性救援。
>>新聞鏈接
電梯下月更換新標志
京華時報訊 5月1日起,本市更換電梯新標志,由《電梯使用標志》替代原電梯《安全檢驗合格》標志。記者從市質監局了解到,新標志新增二維碼、應急救援電話等5項內容,電梯內的乘客可通過二維碼來了解所乘電梯的檢驗檢測等“身份”信息。
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處長李亮華介紹,市質監局受理有關電梯的投訴舉報中,約40%是關于《電梯使用標志》張貼不符合要求的。即將啟用的新標志增加了電梯使用管理責任單位和維保單位的“應急救援電話”、電梯使用單位和制造單位、電梯登記機關即電梯所在區縣質監局。之所以增加區縣質監局信息,便于乘客在乘梯過程中一旦發現電梯超期或其他安全問題,可通過撥打12365向屬地質監部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