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G的中國標準TD—SCDMA被列為3G國際標準時,應者寥寥。
“在國際標準會議上,討論到TD—SCDMA的時候,外國人就出去喝咖啡了,他們認為中國的標準不會得到商用,所以根本不參與討論。”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如此回憶。
當時,中國企業只能開發移動通信系統設備,手機芯片、測試儀表、手機終端等關鍵環節缺失,企業集中在低端加工制造環節,運營商也沒有運用新技術的經驗。“標準是為產業服務的,沒有健全的產業支撐,標準只能是一紙空文。”擁有TD—LTE 4G國際標準核心知識產權的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陳山枝坦言。
還是中國企業主導研發的4G標準TD—LTE,2012年初被定為兩大國際4G標準之一,只是這一次反響熱烈。截至去年11月,已被全球59家運營商列入商用計劃,其中有12家運營商已實現了商用。
從“追趕3G”到“引領4G”,陳山枝見證了整個過程,“10年間,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鏈得到長足進步,以大唐電信集團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技術實力進一步提升,對國際標準的制定規則深刻了解并靈活運用,加之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國際合作的日益頻密,都讓這一次的中國4G標準有了說服世界的分量。”
4G贏在哪里?“4G之于3G,就像高速公路之于普通公路。”陳山枝打了個比方,較之3G,4G的數據速率將提升10—100倍,這讓綜合業務的同時應用、高清視頻通信成為現實,同時推動曾因帶寬限制而冷藏、因速率飛增而新生的諸多應用。
而且由于采用了MIMO多天線、分布式天線技術、干擾協調與資源調度等技術,4G的能耗也會比3G降低,“降低的幅度還需視使用環境、并發用戶數、業務負載量等因素而定。”陳山枝介紹。
中國版4G又贏在哪里?“相比另一國際標準FDD—LTE,TD—LTE具有支持不對稱頻段、頻譜分配靈活、頻譜利用效率高、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業務流量不對稱性的優勢,TD—LTE系統本身能夠支持移動通信系統獨立組網并具有完整產業鏈。”陳山枝認為,與移動互聯網上下行流量不對稱性更貼合的技術特性,是中國版4G的獨門秘籍。
據報道,今年中國移動的TD—LTE 4G規模試驗將擴大到至少150個城市。在陳山枝看來,TD—LTE 4G在國內的全面鋪開將在近一兩年完成。
“數十億元的研發投入撬動的或許是上萬億的移動通信產業規模,而對于中國而言,TD—LTE成為4G國際標準,更是對于‘中國創造’的一次有力書寫。”陳山枝坦言。